|
吕梁
新班子 新布局 新发展 新形象
十大扶贫工程全面铺开
去年脱贫13万,今年怎么干?今后五年怎么干?全省重点扶贫地区吕梁市,年初确定的十大重点扶贫工程全面铺开,各个项目扎实有效推进。5月24日,刚刚参加完全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的吕梁市长王立伟告诉记者:“吕梁扶贫进展虽然不错,但是听了省委书记、省长的动员讲话,觉得依然有差距。不过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如期实现整体脱贫。”
“十三五”开局之年,新一届吕梁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开展“三个一”扶贫计划,扶持全市20%以上的贫困人口精准增收。此外,“8+2”农业产业化、企业产业扶贫、教育和医疗扶贫、生态扶贫等十大扶贫工程全面铺开。
十大重点扶贫工程需要技术和投资。吕梁采取走出去战略,开展了资源型企业与上市公司对接洽谈、“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五大招商引资活动。吕梁招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额预计将突破2500亿元。
在吕梁,PPP扶贫模式受到全省关注。去年全国第二批PPP项目全省列入项目120个,总投资910亿元。吕梁入选47个,总投资732.4亿元,占到全省的80.4%。
精准扶贫就要精准到家庭到个人。吕梁大力培育贫困人口的财产性收入。临县、石楼等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82兆瓦的光伏电站,覆盖13.2万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年内将有6万贫困人口实现资产性收益全覆盖。
吕梁市对干部配置也坚持了扶贫导向。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秦书义说:“这次换届工作,就是要把一些肯干事、敢担当、会扶贫的基层干部选出来,让张顺下水李逵上岸,为全市扶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
刚刚到任的吕梁市委书记王清宪,第二天就带领农业、扶贫、财政等部门负责人深入临县、兴县就扶贫攻坚、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进行调研。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提振信心,奋发有为,全力以赴打胜脱贫攻坚战。(记者赵峻青)
忻州
种好蓄根的草 栽上成材的林
“3659”脱贫聚势攻城拔寨
5月24日上午,全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召开之后,忻州市迅速贯彻、迅速落实、迅速行动,以形成自我加压、分秒必争、奋力争先的新态势,把力量向一线倾斜,优势向基层聚集,整合包村领导、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三支队伍,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到年末,全市将有8.59万人脱贫,565个贫困村出列,从而取得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的重大突破。
忻州市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1个,占全省36个的30.6%;有贫困村2223个,占全省贫困村的27.8%,占全市行政村的45.5%;有贫困人口35.33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15.2%。全市2.51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约80.2%是贫困区域,具有典型的区域性贫困特征。忻州市特制定了“3659”脱贫攻坚策略,即“三立”,立志、立业、立状;“六个精准”,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实现“五个一批”,即产业开发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政策兜底脱贫一批;“九项工程”即实施产业扶贫、移民搬迁、基础建设、素质提升、龙头企业、生态扶贫、金融扶贫、政策兜底、基础组织建设等脱贫攻坚工程。
站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忻州市提出,做决策,优先脱贫攻坚;办事情,突出脱贫攻坚;动资金,保障脱贫攻坚;用干部,挂钩脱贫攻坚;抓考核,强化脱贫攻坚。从而要做到一切为了脱贫、一切服从脱贫、一切服务脱贫。
围绕全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要求和王儒林书记在忻州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忻州市首先在脱贫攻坚和生态建设相结合上做文章,算好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三本账。其次是坚持生态为基,脱贫为要,统筹治山治水,协调增绿增收。当前重点抓好50人以下行政村整村搬迁和扶贫资金整合试点工作。(记者班彦钦)
临汾
精准施策出实招 强力推进下实功
五大举措再发力拔穷根
全省脱贫攻坚推进大会响鼓重敲,目标明确,催人奋进。临汾市委、市政府雷厉风行,在精准施策上再出实招,在强力推进上再下实功,推出五大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市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
临汾市是我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有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个省定贫困县,23.7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0.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5和0.6个百分点,60%的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该市推出五大举措奋力脱贫,即发展“一县一业”脱贫,做大规模养殖、有机蔬菜、有机水果、优质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做强隰县玉露香梨、吉县苹果、永和红枣、汾西养殖业、大宁
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品牌,今后五年要新建干鲜果经济林60万亩,改造旧果园40万亩,发展有机水果100万亩,发展猪牛羊350万头,养鸡3850万只;易地搬迁脱贫,完成搬迁5万余人,引导搬迁群众发展多种经营,开辟致富门路,帮助困难群众彻底斩断“穷根”;生态补偿脱贫,在治山治水中增加群众收入,把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积极探索开发式、股份式、购买式造林等模式,支持贫困群众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增加其生态建设和管护收入,实现增收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对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社会保障兜底,设施农业、光伏扶贫、规模养殖、乡村旅游等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收益要向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重点倾斜。
临汾市超前谋划、主动作为,光伏扶贫工程已在全国领先。目前全市已铺开145个村级100千瓦光伏电站建设,涉及贫困人口5万余人;已有103个贫困村完成电站主体建设,13676户、45016无劳动能力的深度贫困人口直接受益。(记者 李宏伟 郭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