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涞水县地处保定市西北部,和北京紧紧接壤。全县人口约35万人,农业人口占到30万。2011年,全县贫困人口约10万人,2014年,涞水县重新建档立卡后,贫困人口约6.8万人,到2015年,贫困人口下降为2.2万人。涞水县作为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扶贫脱贫工作效果显著。
4月27日,治国理政河北新实践,全国网络媒体“走转改”集体采访活动进入第三日,中央、地方共40多家媒体记者团,来到涞水县白涧村和松树口村,两个村庄的脱贫方式各具特色,从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在特色扶贫产业的帮助下,做到精准扶贫,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观。
涞水县扶贫产业(长毛兔)片区白涧基地门口标语
长毛兔股份合作制使扶贫精准、有效、可持续
27日上午,涞水县细雨朦胧,记者团进白涧村的道路变得有些泥泞,白涧村的长毛兔养殖基地附近墙上的标语写着:“宁肯自己掉上几斤肉,也要让群众走上致富路。”作为涞水县贫困程度最深的一块区域,白涧村的村干部是如何做到精准扶贫,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的呢?
“白涧村既不靠近主要干道,也不靠近景区,自然条件处于劣势,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县政府把扶贫工作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书记县长亲自谋划,不断到现场召开会议。” 涞水县扶贫办主任丁树才对当时的情况仍记忆犹新,“我们最终提出了‘六化’发展方针,即扶贫对象合作化、扶贫产业园区化、扶贫资金资本化(加入合作社变成入股资金)、扶贫主体多元化、扶贫机制长效化、扶贫措施精准化。”
白涧村鼓励村民建设三园两院,三园是设施农业产业园、高效林果产业园、规模养殖产业园,两院是旅游农家院和家庭手工业农家院。其中最为成功的是长毛兔养殖场和三优富士苹果园,县扶贫办主任丁树才介绍称:“目前村民人均拥有300棵苹果树,50-100只长毛兔。”
从精准扶贫的角度来看,白涧村的每个产业都配以扶贫政策,且不断加大力度。丁树才说:“我们的长毛兔养殖园由大队废弃的砖窑改造而成,目前建成32台兔舍。由贫困户报名来打工,选出32名贫困户管理兔舍,每月工资1800元。一年后,贫困户学会养殖技术后回家自己发展,换下一批贫困户进来,分红逐年增加,白涧长毛兔扶贫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兔舍、销售兔毛。”
从村委会出来,沿着一条宽阔的土坡行不多时,便到达涞水县扶贫产业(长毛兔)片区白涧基地。兔舍排列整齐,井然有序。兔舍中的安哥拉长毛兔体型肥硕,多处于哺乳期,性情不一。每个兔笼的外边都摆有一个小纸箱,纸箱中有几只嗷嗷待哺的小兔子,或呈乳白色,或为嫩红色。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长毛兔一年可以剪五次毛,一次能剪掉一斤,目前的市场价是75元一斤兔毛。
涞水县扶贫产业(长毛兔)片区白涧基地的安哥拉长毛兔
负责管理兔舍的村民张小翠今年48岁,养殖约340只安哥拉长毛兔,她正在兔舍中给奶兔拔毛,她笑着告诉记者:“给奶兔拔毛,好让小兔子吃奶呀。我原来是家庭主妇,天天在家呆着,现在有人教我们养兔,每天赚工资,年底还能分红,比以前好太多了。”
村民张小翠正在给奶兔拔毛
涞水县扶贫办开展的长毛兔股份合作制,为白涧村的精准扶贫开发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贫困户到户扶贫资金通过股金形式入股合作社实现保底分红。这样既有利于促进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和有效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又符合了“资本到户、权益到户、效益到户”的扶贫资金使用要求。
松树口村依托景区优势实现稳定脱贫
从白涧村出发,穿过泥泞的碎石道,记者团驱车来到涞水县太行山与燕山两大山脉交汇处:野山坡。细雨未停,雄奇的山川笼罩在水汽中,平添几缕水墨韵味。三坡镇松树口村位于野三坡山脚下,很难想象这座干净整洁、农家院林立的村子曾是涞水县典型的贫困村。
村支部书记张永书称:“我们村是旅游扶贫示范村,目前约有60个农家院,每院收入5-30万不等。我们村去外边打工的一个没有了,而且外边的人都到咱们这里打工,村里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在旅游旺季,来这里打工的人口约占本村人口三分之一。保守来讲,村民人均年收入6千元没问题。”
80后农家院老板娘王术芝原先在家种地,也曾外出打工,当时年收入在1万到2万元不等。后来依托野三坡景区优势,去景区当导游,年收入达到3-4万元。2015年4月20日起,自家的农家院开始对外营业,吸引了来自内蒙、天津、石家庄等地的众多游客。“在旺季7-8月份的时候,我们的毛利达到30-40万,净利润能有20多万。” 王术芝笑着说,并期待着即将到来的五一小长假。
老板娘王术芝向记者介绍自家的农家院情况
近十年间,松树口村依托旅游资源,塑造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结合村情实际开展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功做到精准扶贫,松树口村也成为成功甩掉“穷帽子”河北众村中的一个缩影。(光明网记者 韩梦晨)
[ 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