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旅游扶贫开新景

发布时间: 2016-04-27 14:13:00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遂宁 旅游扶贫

2015年8月12日,遂宁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举行,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攻坚,发出了决战全面小康的动员令,吹响了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全会提出,要在2015年减贫4.1万人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三年攻坚,确保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万左右,到2018年全市15.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23个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80%以上,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旋即,遂宁市旅游局制定下发了《遂宁市旅游扶贫2016年工作计划》,明确了遂宁旅游扶贫攻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乡村旅游发展为重点,以品牌创建和商品开发为抓手,着力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旅游环境,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突出生态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效应,发展集观光农业、绿色消费、生态游乐、假日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扎实推进旅游扶贫攻坚。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国(省)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启动建设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力争今年底建成6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10个民宿旅游达标户。

由此,吹响了为全市“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经济强市”贡献旅游扶贫力量的集结号。

听说,旅游扶贫,让遂宁很多地方变了模样: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地,如今已变成园林式农庄;曾经破败的民居,如今已变成别墅洋房;曾经贫困无助的村民,如今生活得幸福安康。

听说,新一代的农家乐,除了吃住娱,游客还能亲尝农事耕作,感受农耕文化;穷山沟变成了富裕乡,外出打工的农民又回来建设家乡。

听说,少有陌生人进出的村庄,现在吸引了大批游客涌入;习惯蜗居的村民大胆做起了生意,心细手巧的更是有了一技之长。

……

春暖花开时节,为证实听说的事,记者走进了遂宁,看到涪江穿城而过,城西城东各有风光;江中心的小岛,每天有成千上万人散步、骑车、晒太阳;乡村里的农家乐,飘出阵阵欢笑;田野里的油菜花,散发着淡淡清香。

从单一农家乐到乡村旅游业——

“农旅结合”有市场

旅游扶贫有希望

遂宁市射洪县城郊的牵牛山村有片撂荒地,未开垦成农田,也没种植可用作物,闲置了多年。几年前,在外地专做园林景观建筑的射洪人向明,以“公司+土地出资户+农户”的方式流转了这200多亩荒地,建木屋,搭吊桥,养花植树种菜,建成了万象农庄。开门迎客后,游客除了吃住娱,还能“认领”农田,在农庄里种植、采摘等,体验农耕文化。

依山傍水的设计,原生态的风格,吸引了遂宁、成都、重庆、绵阳等多地游客前来游玩,也给万象农庄带来了40万元左右的月收入。

“包括万象农庄,村里现在共有9家生态农庄,形成了一定的‘气候’,生意都不错。接下来,工厂、苗圃等也要入驻村里,以后村民就近打工的机会会越来越多了。”据牵牛山村村支书田明刚介绍,仅万象农庄一家就解决了村里80余名留守老人和妇女的就业问题。村民尹晓林说:“现在每年工资收入有一两万元,土地分红每年每亩有近千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谁还跑到外地去打工啊。”

除了万象农庄,还有桃花岭、龙泉山庄;除了射洪县,还有船山、安居两区和蓬溪、大英两县,在发展农家乐时都各有特色、各有思路,不落俗套。

遂宁市旅游局局长付华勤说,2016年,遂宁旅游扶贫工作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乡村旅游发展为重点,以品牌创建和商品开发为抓手,着力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旅游环境,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突出生态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效应,发展集观光农业、绿色消费、生态游乐、假日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扎实推进旅游扶贫攻坚。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就必须依托农村的空间环境。据了解,遂宁正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特点,结合新村建设,重点打造城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产业依托型和服务依托型四大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并以农业为基础、农民为主体、农村为特色,充分利用“三农”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全面拓展农业功能和领域,做到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富农兴旅。

目前,遂宁已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省级乡村旅游强县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1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5个、省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28家。今年,遂宁还将力争创建省级乡村旅游强县1个,省级特色乡(镇)4个、精品村6个、乡村民宿达标户10个,以及省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10个、精品特色业态经营点10个、特色业态经营点15个。

从丰富文化资源到特色产业名片——

“文旅相融”新业态

旅游扶贫新方向

历史上的遂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迷人的灵性山水和发达的农工商贸而成为川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川巨邑”“川中重镇”“小成都”之称。

如今,遂宁依托历史文化积淀和自然资源优势,走特色化、个性化、高端化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打造以体验、纪念和民俗为主的旅游新业态,即依托资源文化,打造体验旅游;依托历史文化,打造纪念旅游;依托民间文化,打造民俗旅游,初步形成了“大文化、大景区、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在遂宁市安居区玉丰镇,有一个川中最大的田园生态主题公园——七彩明珠,占地1.1万亩,将周边鸡头寺村、伙同村、金龟村、陈坝村、黄林沟村、拦河村等9个村庄“捆绑”在一起,依托黄峨故里打造了以诗景画廊、眉园叠翠、五彩花坞、桃源春晓、果香民居、黄峨古镇、鹭岛鸟语等七大组团为主体的七彩明珠景区,建有游乐场、七彩花海、真人CS、水上娱乐、射箭场等项目。

“周末和节庆的时候,周边的农家乐全都忙不过来,很多消费者来耍都要提前预订。”负责管理景区的遂宁市祥瑞文化旅游公司总经理唐明珍说,“2016年春节期间,景区游客量达18万人次,景区收入达140多万元,平时收入有限的贫困户在家门口摆个小摊摊都能挣到钱。村里的老百姓不但能在景区游乐场等地打工,还可以自己卖小吃、卖茶水、开棋牌室等,还可以搞民宿接待,无论做什么,大家挣钱的意识都更强烈了。”

遂宁盐卤资源探明储量达42亿吨,但长期以来仅作为低端工业用盐开发。遂宁将盐卤资源转变成体验式的“中国死海”,填补了当时四川无大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空白,连续5年“五一”假期门票收入位居全省重点景区前列,周边居民的收入也随着旅游热度的提高而水涨船高。目前,遂宁正着手开展中国死海二期拓展和泡菜等盐卤产品开发,力争到2018年景区实现门票收入5亿元。

遂宁民间民众风俗生活文化丰富,是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民间文化(书法)之乡、中国曲艺之乡。遂宁着力推进“一湖一城一区”和“中国书法美术艺术家村”规划建设,打造国家级书法美术创作、培训、展销、展出基地,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书法艺术爱好者前来品鉴、参与、体验,带动了文化旅游业发展。大型歌舞杂技剧《姊妹观音》《四川清音》常年演出1000余场次,并赴上海等地巡演。市杂技团、春苗杂技团多次在国外驻场演出屡获国际金奖。

依托观音文化发展起来的遂宁妙善文化(观音绣)艺术坊,在遂宁三县两区长期培养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员等,使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勤劳致富的梦想。据艺术坊创办人黄海彦介绍,该企业现有从业人员300多名,已开发出上百种产品,包括美行天下、善行天下、禅行天下、香行天下系列宗教及非宗教题材作品,引来了海外的关注目光,已远销美国等国及港、澳、台等地区,并受到好评。

遂宁市委书记杨洪波说,这几年,我们对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正在加快制定完善文化旅游规划,目的就是将遂宁优秀的文化旅游资源发扬和传承下去,通过适当的载体表现出来,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特色。目前,我们正在大力实施“文化振兴”计划,以“五个二”为载体,积极建设“三城”,打造以观音文化为主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目标是高远的,但是我们只要把文化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也是可以实现的。”杨洪波说。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遂宁市将以建设国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为主题,以建设五大旅游度假区为载体,加快实现该市由旅游经济大市向旅游经济强市转型升级。2016年—2020年,旅游总收入将年均增长25%以上。其中,2016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10亿元;201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50亿元;202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750亿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

从景村一体到连村发展和全域旅游——

“产旅互哺”规模化

旅游扶贫科学化

“嫁人就嫁猫儿洲的男人。”曾有一段时间,遂宁的大街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猫儿洲,遂宁市涪江段上的一个河心洲岛,常年孤立在江心,年年遭水患。因少有耕地,岛上的村民多靠捕鱼为生。因出行不便,收入有限,致使贫穷从未离开过他们。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岛竟变成了“香饽饽”。

船山区旅游局副局长秦勇道出了原因:2013年,遂宁市委、市政府开始投资改建猫儿洲岛,决定将其打造成市民的公园,修路、搞绿化、修隧道、建博物馆、布莲花展……2015年,全新的猫儿洲,即圣莲岛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眼前,宽敞的环岛路,荷花盛开的池塘,随处可见的鲜花、草坪和树木,景村融为一体,岛上近两千“原住民”,也迎来了“春天”。

在旅游业带来的“红利”下,村民除了能获得可观的拆迁补偿,还能在岛上从事保洁、安防等工作,或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或卖茶水、小吃,出租观光自行车,无论做什么,家家都走在了奔小康的路上。

秦勇说,船山区目前有32个贫困村,每个乡镇都有,离城市越远的条件越差,离城近的条件相对要好一些。贫困村多是交通不便,贫困户则多是因病致贫,家里没有劳动力,

今年,区上陆续出台了14项专门的旅游扶贫规划,包括免费为发展旅游业的老百姓做培训,给予鼓励等。

而在遂宁市蓬溪县拱市村,曾经也流传着一句俗语:“有女莫嫁铁线沟,嫁来三天背背篼。”既是自嘲,更反映了这个村子的贫穷和落后。

2007年之前,拱市村交通不便,非常贫穷;而今,村村户户通公路,村民的人均收入也从2006年的2300元增加到2015年的11076元。常乐镇党政办主任蒋瑜说:“几年前,时任拱市村党支部书记的蒋乙嘉回到村里,带领村民建设村庄,发展产业。现在,村里有几千亩的核桃、柚子、千叶湖莲,还有柑橘和花卉,都是交叉种植,每年七八月份,山间的田里会开满荷花,非常漂亮。再过三年,山上的桃子就能挂果了。”

以前,这里只有拱市村一个村发展水产养殖,现在,周边的6个村都加入进来,组成了“联村”党委。现任拱市村支部书记朱洪波说:“目前,拱市村和周边村庄的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且实现了‘一村一品’。通过这种‘联村发展’模式,各村的产业都进一步做大做宽,旅游也能‘捆绑’起来发展。”

据蓬溪县旅游局副局长王勇介绍,蓬溪县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是“一个环线一个核心”,并重点打造天福现代农业园区和拱市村的乡村旅游,不管是资金还是项目,县旅游局都重点向这些地方倾斜,且派了专人常驻当地以推进项目发展。

遂宁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世勇表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与传统增长点相比,旅游业资源消耗低、消费潜力大、就业容量大,正在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引擎。“应当看到,旅游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们要主动把遂宁旅游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发展大背景中去思考和谋划,发挥优势,干出特色,使旅游业成为新常态下至关重要的综合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止如此,2016年,遂宁市的旅游扶贫工作还有诸多内容值得期待,包括旅游扶贫基础数据库的完善、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旅游扶贫示范的推动、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扶贫培训、旅游市场亮点和热点打造等。

细细看来,在旅游扶贫的进程中,遂宁的很多地方,确实已变了模样。

链接

“十二五”遂宁旅游经济

年均增长20%以上

“十二五”以来,遂宁市把旅游业作为八大成长型产业之一进行强力推进,旅游经济年均保持20%以上高位增长。2014年,全市旅游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大关(201.18亿元),成为全省旅游收入超200亿元的8个市州之一;旅游业增加值达98亿元,占GDP比重12%。2015年,接待国内游客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27%;实现旅游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25%。特别是近几年来,遂宁市以建设“五大旅游度假区”为核心,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全市新引进旅游项目50个,协议总投资410亿元,每年推进重点旅游项目20个以上,年均投资50亿元以上,完成旅游投资213亿元,催生了一大批5亿元以上旅游项目。圣莲岛世界荷花博览园、仁里古镇、浪漫地中海、龙凤古镇、东旭锦江国际五星级酒店等25个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搭建起了“五大旅游度假区”的基本骨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