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八个一批”绘就精准脱贫“路线图”

发布时间: 2016-04-26 13:59:05  |  来源: 青海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青海 八个一批 精准脱贫

青海新闻网讯 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

面对各地的贫困状况和脱贫任务的不同,我省坚持因人因地制宜、因人因户施策,坚持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一批、资产收益脱贫一批、加强教育脱贫一批、医疗保障和救助脱贫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寸功寸进,不断推进脱贫攻坚。

特色产业脱贫一批——涉及39.9万贫困人口

对象范围: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13万户有劳动能力和发展生产意愿的贫困家庭,涉及39.9万贫困人口。

目标任务:通过发展产业,到2019年,使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牧户有1项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使农牧民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努力实现13万户、39.9万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国家扶贫标准,贫困村全部退出。

怎么帮——特色产业上做文章

依托全省“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战略和“三区一带”农牧业发展格局,围绕十大特色农牧业产业,坚持因人因地分类施策,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实现就地就近脱贫。具体产业布局为——

东部地区:紧紧围绕沿黄河、湟水河带打造以核桃、树莓、大果樱桃、蔬菜为主的特色果蔬产业,以城郊生态休闲园为主发展乡村旅游业。

环湖地区:发展以枸杞、蔬菜、饲草和中藏药材为主的种植业项目,以藏系羊、牦牛繁育为主的生态畜牧业。依托名胜景点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

青南地区:立足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重点支持发展有机畜牧业。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构建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商贸市场。深度挖掘旅游资源,依托三江源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搬迁安置农牧户52480户

对象范围:建档立卡易地搬迁贫困户33377户、118869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脆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确需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整村整社搬迁的非建档立卡户19103户、81198人。

目标任务:2016年至2019年在8个市(州)、38个县(市、区)、279个乡(镇)、1234个村实施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搬迁安置农牧户52480户、200067人。其中,西宁市、海东市搬迁安置23750户、94890人;藏区六州搬迁安置28730户、105177人。

怎么帮——集中安置和自主安置结合

根据县城、乡镇、中心村人口承载能力,在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安置区域和安置模式。

采取集中安置和自主安置方式。其中,集中安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西宁市、海东市每户补助8万元,藏区六州每户补助9万元。自主安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一次性补助10万元。

资产收益脱贫一批——以资产股权为纽带

对象范围:在发展产业脱贫行动计划确定的对象中,自身没有经营能力和发展产业选择难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资产收益扶贫项目。

目标任务:通过资产收益扶贫,到2020年使每个自身没有经营能力和发展产业选择难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长期增收、稳定脱贫。

怎么帮——探索资产收益脱贫新模式

在不改变资金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设施农牧业、特色养殖、扶贫产业园、乡村旅游、光伏建设等涉农资金项目形成的资产,以资产股权为纽带,折股量化给符合条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赋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财产权,拓宽其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

转移就业脱贫一批——转移就业贫困家庭

劳动力31.5万人次

对象范围: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52万贫困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和转移就业意愿的富余劳动力人口。

目标任务: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到2019年底,转移就业贫困家庭劳动力31.5万人(次)。

怎么帮——做大做强一批劳务品牌

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对各类企业新增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劳动合同期内给予企业不超过5年社保补贴和1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做大劳务品牌。扶持发展带动当地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强的特色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扶贫产业园,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在巩固提升“拉面经济”、“金秋采棉”等传统劳务品牌的同时,做大做强“土乡农家乐”、“热贡艺术”等劳务品牌。

医疗保障和救助脱贫一批

——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保范围

对象范围: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52万贫困人口中,实施医疗保障和救助脱贫攻坚行动。

目标任务:2016年至2020年,建立参保专项补助制度,确保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充分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实施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政策,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发挥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的集成优势。

怎么帮——全面实施“一免七减”政策

全省各医疗机构全面实施贫困病人就医“一免七减”政策、实施医疗服务“十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病就医,予以免普通挂号费,住院病人药费、诊查费、检查费、检验费、麻醉费、手术费、住院床位费减免10%。

加强教育脱贫一批——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

对象范围: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52万贫困人口中,不同学龄段在校学生和有技能培训需求的劳动力人口。

目标任务: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到2019年,实现贫困地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怎么帮——扩大接受教育的机会

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对易地搬迁贫困村,根据人口规模和年度搬迁计划,按标准设置学前教育机构,为适龄贫困地区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创造条件。

全面普及15年免费教育。从2016年春季开学开始,对藏区六州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实施15年免费教育。对学前3年免除保教费;对义务教育9年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对寄宿生给予生活补助;对高中阶段3年(普通高中、中职)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继续提供助学金。

低保兜底脱贫一批——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对象范围: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52万贫困人口。

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和其它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落实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和各项扶贫帮扶措施,充分发挥低保制度的“兜底”作用,确保全省贫困人口按期实现整体脱贫。

怎么帮——提高低保标准

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计划到2019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4000元以上。

落实生活补助政策。2016年起,全省农村牧区低保对象按三种类型进行管理和实施分档生活补助。

生态保护与服务脱贫一批

——让4.31万人从事生态公益管护

对象范围:全省42个贫困县(市、区、行委)、162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52万贫困人口。

目标任务:到2017年,设置生态公益管护岗位4.31万个,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31万人从事生态公益管护工作。

怎么帮——积极落实生态补偿政策

岗位管护员全部从当地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聘用,一岗一人。基本保证三江源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贫困农牧户每户有劳动能力、具备条件的1人从事生态公益管护工作。对农区重点林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根据国家政策,适当增加生态管护岗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