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起我省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到2020年建设3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通过乡村旅游带动40万贫困人口脱贫。
“发挥龙头景区的引擎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劲动力”——
探索扶贫与旅游融合新途径,让贫困群众分享旅游红利
绵延不绝的青山,飞流直下的瀑布,还有错落有致的农家乐,络绎不绝的游客……这里就是大别山腹地岳西县黄尾镇。
出乎不少外地游客意料的是,岳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黄尾镇是岳西县北部传统林区,曾经长期偏僻贫穷。为摆脱贫困,如今当地正奋力“架好”彩虹瀑布景区这座“脱贫桥”。 4月13日,记者走进彩虹瀑布景区便客便民服务中心看到,一位腿脚残疾的男子正在给游客做咨询。男子名叫蔡立焕,妻儿均患病,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我干不了农活,村里安排我到这里上班,月收入有2000元左右。 ”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岳西县贫困户的“金饭碗”。 “十二五”期间,岳西县16.5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中通过旅游产业带动了全县4.1万贫困人口脱贫。为此,该县每年安排500万元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发展乡村旅游以奖代补,对贫困户开办农家乐给予重点支持。今年,我省出台实施的《关于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新途径、新方式,支持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稳定脱贫。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打造核心景区,推动当地旅游扶贫整体开发。 ”
“发挥龙头景区在旅游扶贫中的引擎带动作用,为全镇脱贫攻坚提供强劲动力。 ”黄尾镇党委书记舒寒冰介绍,2013年以来,全镇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2015年,全镇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超过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056元增长至7977元,贫困人口由1896人降至762人。
同处大别山区的潜山县水吼镇马潭村,潜水河穿村而过,沿河两岸风光旖旎。然而秀丽的风景背后隐藏着贫困。 2014年底,该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在册120户、293人。水吼镇负责人介绍,通过重点打造白马潭景区,去年共接持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逾亿元,带动贫困人口增收110万元。 旅游扶贫是重要的产业脱贫工程之一,我省多地依托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按照宜游则游的原则,实施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扶贫。省政府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刘永春说:“到2020年,全省建设300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每个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通过乡村旅游带动40万贫困人口脱贫。 ”
“贫困户一旦有了股份,也能当小老板”——
延伸旅游扶贫产业链,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增收
景区有较为充足的客源,在景区周边建设休闲观光农业不愁没有“钱景”。记者在彩虹瀑布景区南边几公里的山坡上看到,郁郁葱葱的果园已经挂满了樱桃。岳西县白龙谷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储德斌说:“合作社里有23户贫困户会员,樱桃、油桃等果子成熟时会免费开放,吸引游客观光体验。 ”
我省明确,要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和支持群众依托景区发展种植养殖、特色旅游产品。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分享到旅游扶贫红利,我省一些贫困地区全域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黄尾镇围绕彩虹瀑布核心景区,在山谷间已初步建成千亩茶叶示范园、千亩水果观光园。舒寒冰说:“延长旅游扶贫产业链,着力打造休闲体验农业,逐步实现全镇全域旅游,旅游扶贫要让辖区内每个贫困户腰包都鼓起来。 ”
歙县围绕新安江山水画廊、昌溪、雄村、石潭等重点乡村旅游景点,依托茶叶、贡菊、特色果品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该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十二五”以来,霞坑镇石潭村、深渡镇约源村等省级重点贫困村通过旅游扶贫实现了整村脱贫,近万户贫困户受益于旅游扶贫,6000余人通过旅游扶贫实现了稳定脱贫。
乡村旅游从单纯游玩景区,到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既丰富了旅游资源,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又扩大了贫困户受益面。 “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建立扶贫资金投入、贫困户入股分红的资产收益分配机制,让贫困户更多地享受乡村旅游发展成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处处长张延明认为,有的地方搞旅游扶贫,扶持了一批人致富,而没有更多地帮扶贫困户脱贫。究其原因,是贫困户难以在旅游扶贫产业链上找到增收的切入点。 让贫困户做股东,保护了贫困户的利益,还能实现稳定增收的目的。黄尾镇的千亩茶园并非由一个或几个种植大户承包,而是通过上百名农户共同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休闲观光旅游,走上了一条政府出资建设、合作社统一经营、农户管理受益的路子。舒寒冰跟记者算了一笔账,若是流转给大户种植茶叶,每亩地可以收到租金600元,而体验观光茶园每亩能赚到5000元。“一旦贫困户有了股份,也能当上小老板。 ”
“农家乐与贫困户手拉手,是实现精准脱贫的良方”——
旅游扶贫要精准传导至贫困户,发挥农家乐在精准脱贫中的滴灌作用
4月13日,中午时分,记者走进黄尾镇绿水雅阁农家乐,大厅里的数十名游客谈笑风生,他们正在等着农家菜上桌。农家乐的主人蔡立江告诉记者,平时每天有5桌游客,要是到了节假日家里爆满,游客吃饭甚至要排队。 “我前几年还是贫困户,压根想不到现在一年收入三四十万元。 ”
黄尾镇依托彩虹瀑布景区,成立“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已经发展农家乐60多家,这些农家乐能够直接带动贫困户就业。村民汪春兰是黄尾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当天她正在绿水雅阁农家乐洗菜。她说:“婆婆身体患病,我无法外出打工。要不是旅游扶贫,我哪能一天赚100多元。 ”
“公司+农家乐”的模式,也获得了较好的旅游扶贫效果。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镇太平渔村原人均耕地不足0.3亩,农业收入微薄,为了解决农户增收脱贫,近年来该村整村发展农家乐旅游,组建了“太平渔村”农家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共有30户农户加入公司,拥有标准间80间,可以同时接纳游客200多人。去年,太平渔村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3万元。黄山市扶贫办主任程寄县说:“加入公司的农户均与公司签订了客房协议书,由公司统一对外经营。这种公司加农户的形式,让农户不仅拥有了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提高了经营质量、增加了收入。 ”
能够经营农家乐的农户,大都不是贫困户。如何让农家乐这块好钢用到扶贫的刀刃上,我省一些地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黄尾镇的多个农家乐大厅,能见到手拉手特产柜台,柜台上摆满了山野菜、橡子干、豇豆干等土特产。彩虹之约农家乐经营户胡霞告诉记者,这些土特产不是自家的,而是贫困户寄存的。 “我和周边的几户贫困户结对子,解决了他们家小宗农产品销路不畅的难题。别看量不大,一年到头一户能增收千元。 ”
“你帮我情深,我给你山珍。 ”这是黄尾镇土特产包装盒上的一句话,也是贫困户内心的真实写照。 “正在试点的农家乐与贫困户手拉手,是实现精准脱贫的良方”。
据介绍,为确保旅游购买的土特产品质量,彩虹之约农家乐协会牵头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收购、统一配送,重点销售贫困户小宗农特产品。去年,彩虹瀑布景区接待中心和全镇农家乐使用和销售群众农特产品超过2000万元,其中,为贫困农户增收300多万元。 当前,我省贫困地区正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但是旅游成果不等于脱贫成果,旅游扶贫要解决好旅游带动效应精准传导到贫困户的问题。张延明认为,农家乐作为旅游扶贫的重要载体,要发挥好农家乐在精准脱贫上的滴灌作用,下一步,要把我省的一些成功经验复制到省内其他贫困地区,打通农家乐精准帮扶贫困户的“肠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