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拔穷根,产业发展是根本。
为防止贫困农户在产业扶贫中“脱靶”和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错位,我省探索出了“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新路子,通过瞄准贫困农户、精准产业项目、建立联结机制的“三轮驱动”,使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都“活”了起来。
瞄准帮扶人群,防止贫困户“脱靶”:
资金跟着穷人走
穷人跟着能人走
产业扶贫,不能完全等同于产业发展。
过去,我省在产业扶贫中普遍推行普惠政策发展产业,结果导致专项扶贫资金流入龙头企业、专业大户,而真正的贫困农户在产业开发中 “脱靶”的现象时有发生。
“精准扶贫,要求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喷灌’,产业扶贫同样需要精准‘滴灌’,帮扶对象必须是建档立卡的穷困农户。” 省扶贫办主任王志群告诉记者,我省积极调整思路,在产业扶贫中率先破局,探索出了“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即: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
目前,我省按照“识贫、校贫、定贫”的工作机制,全面核实贫困对象,在全省建档立卡系统中精准确定了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愿望的贫困对象260万人,形成了发展产业脱贫的数据库。
4月7日,雨后初晴。洞口县古楼乡七渡村的贫困户肖龙,在自己返包过来的2.5亩茶园里惬意地晒着太阳,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今年再返包5亩茶园,一年的收入就可达3万元。而去年这个时候,他还像一只“候鸟”,不停在长沙、广州、深圳的各个工地之间来回奔波,以打零工维持生计。
肖龙属于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愿意的贫困农户,但在以前的产业扶贫中,每次都与脱贫的“机会”擦肩而过。去年村里打电话将他叫回来,作为贫困农户,他可获得12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
资金跟着穷人走,“能人”主动找上门。作为古楼乡的“能人”——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主动找到肖龙,让肖龙跟着公司走,将扶贫资金交由公司用来开发他家的2.5亩茶园;茶园开发好后,再返包给他经营。
在春茶采摘季节,2.5亩茶园已经为肖龙带来了近7000元收益。他想再返包5亩茶园,从此不再做“候鸟”,一心在家搞产业。
选准产业项目,防止工作“偏向”:
能人跟着项目走
项目跟着市场走
产业扶贫选对项目是关键。我省因地制宜制定了“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规划,确立了种植、养殖、水产、林业、加工业、旅游业等“十大特色产业”。在项目选择方面,充分尊重基层创新、尊重群众意愿,将项目选择权交给市县。
以洞口县为例,该县资源丰富,既可发展农林业,也可发展旅游业,哪个产业都有潜力可挖,如何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尤为关键。
“项目选不对,产品没市场,工作就会‘偏向’。” 洞口县副县长吴中华告诉记者,产业扶贫必须根据当地实情精准“滴灌”。如该县古楼乡以高山林地为主,自古就出产优质云雾茶,如果放弃这一优势,盲目上马养殖业,不仅环境受影响,农户不情愿,产业也会失败。
在产业选取中,洞口县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形成了生猪、柑橘、南竹3大主导产业,茶叶、蔬菜、薯业、金银花、油茶等11大特色产业。
县里因地制宜选取产业项目,倒逼企业、“能人”及时把脉市场风向调整产业结构。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原本在深圳开办了贸易分公司,在洞口县城注册了房地产分公司。2014年洞口县将发展茶叶作为扶贫特色产业后,公司董事长肖冬红及时抓住这一商机,根据贸易难做、地产过剩而环保绿色产品畅销的市场大环境,关闭了深圳和县城的两家分公司,将公司总部搬到古楼乡,专一从事茶园开发和茶叶的制作、销售,将茶叶产业做强做精。
2015年,该公司加工鲜茶1950吨,产值5600万元,带动山区1500户农户5000余人参与茶叶产业的生产和经营。公司规模小了,但利润却增长了。
宜章县同样根据当地实际和贫困农户的愿望,瞄准市场发展福鹅产业,财政投入扶贫资金486万元,帮扶贫困人口3240人,实现年人均增收3600元。
建立联结机制,扶持龙头企业发展:
企业、贫困农户两头“活”
产业扶贫一头连着龙头企业,一头连着贫困农户,只有让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让企业盈利、贫困农户受益,搞“活”两头,扶贫产业才能长久发展。
湖南古楼雪峰云雾茶有限公司原本的主业就是制茶、售茶,但受茶园和人工的制约,一直无法将公司的主业做大做强。
2014年洞口县将该公司确定为扶贫特色产业后,公司迎来发展机遇。
“在县里的引导下,公司和贫困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 肖冬红告诉记者,茶叶的采摘季节性很强,以前在采摘季,受茶园和人工制约,茶叶的采摘量一直上不来,现在公司扶贫资金开发了贫困农户闲置的茶园,再返包给贫困农户经营,采摘的茶叶由公司统一收购,一举搞活两头:公司扩大了茶园,提高了采摘量;贫困农户盘活了闲置资源,提高了收入。
为让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的利益有机联结,我省出台了《关于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意见》,按照权责对等原则,龙头企业与扶贫对象以契约形式明确所有者权益、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监督机制等,实现互利共赢。
我省还对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资金安排、贷款贴息、产业化服务、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扶持企业良性发展,防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滑坡而损害贫困农户的利益。
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的龙头企业“活”了,贫困农户的钱袋子鼓了,产业扶贫走出了新路子。2014年到2015年,两年间,我省本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2亿元,整合其他资金近50亿元,实施扶贫重点产业项目138个,精准帮扶40万贫困农民增收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