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摇曳,杨柳青青,蜿蜒的青石板路串起姹紫嫣红,远处的池塘如同镶嵌在山坡的碧玉,放眼望去四周一片盎然生机。
“这里从前都是一两米高的荒草坡,下午四五点就没人敢来了!”4月2日,固始县赵岗乡思乡缘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志勇告诉记者,荒草坡如今不但变成林业生态园,还成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聚宝盆”。
“谁会想到原本只能打柴草的荒坡子,能像变魔术一样变得这么美?”“聚宝盆”的受益者、赵岗乡窑北村村民陈传达满心喜悦地说,“从前俺一家五口靠我自己打零工艰难度日,现今俺和媳妇在家门口成了‘双职工’,再加上土地流转金,年收入十多万元,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小。”
将荒山变金山的“魔术师”王志勇曾在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做销售总经理,“我生在这穷山沟,从小就盼着家乡能甩掉穷帽子,”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若能把这儿变成绿水青山,乡亲们不就有了‘金饭碗’?”
2010年,王志勇回乡创办了林木种植合作社,流转9800多亩浅山荒岭发展林果业。5年多来,生态园栽满了冬枣、核桃、樱桃、李树,建起了桂花、红叶石楠、香樟等名优花卉苗木基地。“果树逐步进入盛果期,光冬枣就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100多万元。”王志勇说,合作社示范带动周边2000多户农民从事生态种养,户均增收3000多元,惠及农民6000多人。
“固始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适合多种植树生长。”固始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家门口’挣‘生态钱’,对秦岭—淮河分界线穿境而过的固始县来说,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
事实上,生态“生金”的“传奇”,正在固始县各地争相上演。
在沙河铺乡堰套村,村民张坤江正忙着翻盖新房。“俺是第一批跟着县晨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搞黄鳝、甲鱼生态养殖的,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包销,每年收入一二十万元。”他开心地说,“县国税局干部正在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等村里的路修好了,俺还要买辆小轿车呢!”
在杨集乡八里堰特色生态农业集聚区,75000株猕猴桃树苗迎风挺立。相关负责人余中海介绍,集聚区涉及4个扶贫开发重点村、2000多名贫困人口。项目实施才一年多,仅该乡杨庙村就实现精准脱贫60多人,园区生态产业工人户均收入超过16000元。
按照该县脱贫攻坚“时间表”,2017年要摘掉“贫困帽”;2019年实现全县146个贫困村全部脱困。记者在该县脱贫攻坚工作谋划中看到,依托当地资源优势,“让贫困户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的全链条中,分享价值链增值收益”,现已初见成效,并将持续实施。(记者 杜君)
记者感言
“三山一滩”地区是我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安排部署扶贫开发工作时,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固始县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资生态产业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养殖、休闲观光等乡村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就地脱贫,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潜力巨大,精准脱贫更具长效。
采访结束时,陈传达邀请记者明年再来窑北村看看,他打算开个农家乐,请记者尝尝他家的地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