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立军令状!3年19.2万人脱贫

发布时间: 2016-04-06 10:39:00  |  来源: 南方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梅州 军令状 脱贫

  广州工商联对口帮扶的大埔高陂桃花小学。何森垚 摄

3年时间,约占全省贫困人口11%、总数19.2万的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不留“锅底”。这是梅州立下的扶贫开发工作军令状。无疑,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10年扶贫“双到”工作开展以来,梅州32.49万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其中,在2013年至2015年的第二轮扶贫“双到”中,有14.6万人脱贫,扶贫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然而,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挂图作战、集中火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现行标准下我市贫困人口在2018年全部脱贫。”3月31日,梅州市委书记黄强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说。“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强烈的攻坚意识,勇担当、敢作为,采取超常规措施推进各项工作,形成齐心协力扶贫攻坚的生动局面。”梅州市市长谭君铁说。

梅州脱贫攻坚的号角已吹响。

 

直面困难

重点贫困县常规扶贫难奏效

在大埔县烟草局的帮扶下,两年前,清溪镇下坪村贫困户、52岁村民丁秋昌开始种植烟叶。如今丁秋昌每年仅种植烟叶的收入就有四五万元,加上种植蜜柚的收入,一年收入达七八万元,成功摘下了“穷帽”。

从2013年到2015年,3年时间,梅州有14.6万人像丁秋昌一样,通过帮扶以及自身的努力摘下了“穷帽子”。

梅州是广东的重点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扶贫开发地区,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2013年实施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以来,梅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充分依靠广州市和省直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落实“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通过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搬迁扶贫、旅游扶贫等帮扶措施,扶贫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到去年底,各级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27.05亿元,顺利完成了386个相对贫困村、3.7万贫困户14.6万贫困人口的帮扶任务。”谭君铁在全市扶贫工作会议上说。同时,2015年,386个相对贫困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9.87万元,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892.6元,分别比帮扶前增长14.8倍和2.36倍。

然而,由于贫困面积大、贫困原因复杂等,梅州面临的扶贫开发任务仍然艰巨。

根据初步摸查,2015年梅州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4000元的农村贫困人口仍有6.9万多户19.2万多人,约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4.5%。

打开梅州贫困人口分布图,五华、丰顺、大埔等重点贫困县覆盖了全市大部分深度贫困群体,这些地方大都是位置偏僻、山大沟深,一般经济增长无法有效带动其发展,常规扶贫手段难以奏效。

比如五华绵阳、大埔枫朗等不少贫困村处于边远、偏僻的山区,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匮乏,耕地不多而且分散,自然灾害频繁,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发条件较差。村中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很多贫困户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缺乏必要的就业、创业技能。同时,当前农产品极大丰富,如果简单扩大生产,容易出现“卖难”问题,造成增产不增收。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谭君铁说,要立下愚公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18年全市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啃硬骨头

采取超常规措施攻坚拔寨

“一方面,要在资金、人力、政策上下大力气。另一方面,要在管理、监督、验收上体现实效。”在部署全市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时黄强说。

梳理梅州的贫困现状,经过前两轮扶贫“双到”工作后,目前仍然无法脱贫的地区,无论是发展平台、基础条件还是自然环境、资源禀赋都比较落后,贫困成因也更复杂、程度更深,用之前帮扶的政策措施,难以达到脱贫的效果。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在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确保扶贫开发工作有力有效。

按照中央“六个精准”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抓重点、解难点、把握着力点,真正瞄准生产生活条件最恶劣的贫困群体,改变“大水漫灌”的套路,实行精准化、针对化、差异化扶贫,做到一户一策。

超常精准用钱的另一面,是超常严格地管钱。

黄强在会上特别强调,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决不能出现挤占挪用截留以及虚报冒领、挥霍浪费等行为,一经发现、从严惩处。

人是扶贫攻坚的第一要素。越是艰难、越是紧迫的扶贫攻坚,越是需要超常用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纵观梅州前两轮的扶贫“双到”工作,同一片贫困地区,同样的扶贫政策,有的村富得快,有的村富得慢,差别往往就在于有没有好的带头人。

黄强指出,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要派驻精兵强将,按照中央和省向全部相对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的要求,从市、县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觉悟高、能力强、作风实的优秀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要整合政策资源,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对接落实中央和省的系列脱贫攻坚政策,结合促进苏区振兴发展、促进老区开发建设和全面对口帮扶等政策,优化政策资源配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到2018年前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要在管理、监督、验收上体现实效。要严格脱贫验收办法,明确标准和程序,脱没脱贫同群众一起算账,群众要认账,坚决杜绝“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

同时,要把精准扶贫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发挥优势、培育产业,连片规划、整体推进,努力增强贫困村、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要与推进“一区两带”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引导贫困人口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市转移,变农民为市民、为商人、为工人,促进增收致富,共建共享发展。

 

不留“锅底”

倒排时间表签订“军令状”

3月的一天,在五华县潭下镇政府的一间办公室里,两名镇干部正对着电脑里的EXCEL表格,认真地录入数据,桌子上堆着一叠村干部交上来的精准扶贫对象的资料。

“目前,我们正在加快对扶贫人口情况的数据录入,以尽快掌握每个镇、每个村、每一户、每个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最适宜的扶贫对策。”五华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朱建芳说。

根据省核定的三年脱贫攻坚任务,梅州要完成349个贫困村6.9万户19.2万相对贫困人口的脱贫任务,意味着每年要减贫6.4万。时间紧迫,任务重,因此各地扶贫开发工作的步伐明显加快。

脱贫的目标就是到2018年要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即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

就目前梅州一些贫困地区的现状而言,尽管有各级层层帮扶,但要在3年内实现这些目标,实属一个不小的挑战。另一方面,经过多年扶贫工作推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基本脱贫,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这意味着今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也越大。

“要以更大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更大的工作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补齐贫困短板,为梅州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作出新的贡献。”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如果梅州不能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广东就不能完成精准脱贫任务;梅州不能全面建成小康,广东就不能全面建成小康。”黄强在会上表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梅州各地要按大决战思路,倒排时间表、列出责任清单,科学制定“战区图”,从市、县、乡、村层层签订“军令状”。

 

梅州成绩单

第二轮扶贫“双到”

386个贫困村3.71万户14.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投入资金27.05亿元,实施贫困村扶贫项目12418个,实施贫困户扶持项目33.4万个

至2015年底,帮扶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8892.59元,比帮扶前增长2.36倍,达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5%

至2015年底,38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2年的平均0.62万元提高到9.87万元,比帮扶前增长14.8倍

贫困村内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贫困户均100%纳入保障,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