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激活绿色产业的“精准扶贫”效应

发布时间: 2015-12-29 10:59:38  |  来源: 金融时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河南 南阳 绿色产业 扶贫攻坚 精准扶贫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的盆地,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省辖市。南阳所辖的淅川、内乡、镇平、南召、西峡5县属于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此外还有两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重点扶贫开发县,8县贫困人口达60.5万人,扶贫攻坚难度大。

南水北调水源地、秦巴伏牛生态保护区、中州粮仓,这些“地理坐标”会给南阳的金融扶贫工作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近日,记者开展了采访。

量当地实际 裁绿色之衣

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南阳淅川县,绿色产业蓬勃发展。“要量当地实际,裁绿色之衣,以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作为金融扶贫的着力点,激活‘绿色产业’的‘精准扶贫’效应。”人行南阳市中支党委书记、行长赵德旺对记者说。

近年来,南阳辖区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200余家、家庭农场2600余家、规模以上种养大户两万余家。人行南阳市中支积极筛选贫困地区的绿色农业项目作为信贷政策调整及优先支持的对象,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贫困村较多的淅川县毛堂乡,公司以生产有机肥料起家,后来流转了农田、荒山近3万亩,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种植。公司董事长闫虎成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他的“金点子”:以有机肥带动有机农业发展,让有机农业品牌为有机肥“代言”,最终带领周边农民发展致富。老闫的“金点子”在当地农行700万元信贷资金的支持下变成了现实。

“淅川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所在地,绿色产业发展是打造生态渠首、推进精准扶贫的必然之举。”人行淅川县支行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以来,淅川县金融机构发放“三农”贷款6.91亿元,目前,已支持发展茶叶种植3.9万亩、金银花2.5万亩、核桃4万亩、胡桑5万亩,生态农业总面积达16.7万亩,带动12万户农户增收。

量产业实际 裁创新之衣

邓州市穰东镇北王营村的蔬菜大棚里,一派葱茏新绿,黄瓜、辣椒长势喜人。

这个村子是从淅川整村搬迁过来的移民社区。为了让移民“稳得住”、“扎下根”,避免“因迁返贫”,在村支书张万峰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邓州市万丰果蔬种植合作社,建设冬暖式大棚,种植绿色生态蔬菜。目前,这个移民社区已经建起了49座大棚,每个大棚的年收益在10万元左右,村民人均年增收8000多元。“刚移民过来,除了土地,咱手里啥也没有。”张万峰告诉记者,可就是这土地,让村民们尝到了农村金融创新的甜头,当地农信社向万丰果蔬种植合作社发放了240万元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移民新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进入南召,苗木种植产业布满了县乡通道,玉兰、辛夷更是成为该县的“新名片”。作为南召苗木产业的龙头,锦天园林公司联合全县134家苗木合作社成立了一级法人联合社,涉及全县20余万亩土地、10余万人。为解决花木产业抵押融资难的问题,南召县农信联社及时推出了以名贵苗木作抵押,由有资质第三方介入监管的信贷模式,向该公司发放了600万元的贷款。“今年预计会带动周边的种植农户实现收益5000多万元。”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

面对绿色产业项目缺少担保抵押的实际,人行南阳市中支出台了关于在新型现代农业领域开展信贷创新的指导性意见,推动涉农金融信贷创新。去年以来,“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抱团取暖”、“不动产第三方监管抵押”等20多个为新型农业量身定制的创新产品不断推出,有效缓解了三农企业的融资难题。

量信贷实际 裁支持之衣

“找准抓手,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切实把金融精准扶贫落到实处。”赵德旺对记者说。

2013年以来,南阳市中支对辖区8个贫困县区累计发放支农再贷款25.53亿元,占全辖总规模的47%。2014年,该行在南阳8县区又推出金融扶贫“十百千”工程,项目对接成功率达85%以上,已累计发放贷款15.5亿元。

2015年4月,人行南阳市中支协同金融办、扶贫办、财政等部门探索设立金融扶贫专项担保基金,专项担保基金主要面向有能力发展项目的贫困户,贷款申请额度在5万元左右,贷款年利率不超过9%,由财政按到户扶贫贴息贷款给予5%的贴息,贫困户承担约4%。

据南阳市扶贫部门2015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南阳农村贫困人口较2014年减少11.5万人。人行南阳市中支的抽样调查显示,辖区金融支持新型农业项目的富农效应明显,人均年收入增长在2000元到15000元不等,这些项目带来的就业机会让贫困群体基本实现当年脱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