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扶贫有了新法子 金融服务帮致富

发布时间: 2015-11-24 10:02:07  |  来源: 新华社  |  作者: 张曦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扶贫贷款 青海 扶贫 金融扶贫

新华社西宁11月24日电(记者 张曦)深秋的青藏高原东部山区十分寒冷,青海省互助县松多乡马营村,年近半百的村民杨春祥看着自己的“宝贝疙瘩”们在沟沟壑壑里或啄食或追逐,不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因为严重的小儿麻痹后遗症,杨春祥没有劳动能力,也没有走出过靠天吃饭的深山。但是无独有偶,马营村山坡上一种身形细小的野葱和原始土鸡,打开了杨春祥和其他村民的致富门路。

“咱这的土鸡吃野葱花长大,品牌就认定为‘葱花土鸡’。”村委会主任咎行建说。

“市场上的土鸡一般五六十元一只,但是‘葱花土鸡’一只能卖到一百元还供不应求,我看着心里十分痒痒,可养鸡需要资金,这个门槛难住了我。”杨春祥说。

今年5月,几个“戴工作牌”的人走进了杨春祥家,从村主任和乡亲口中得知,他们是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将青海实施不久“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带给村民。

“杨老汉,听说你想养鸡需要资金,试试申请金融扶贫贷款怎么样?”

“啥是金融扶贫贷款?”

“就是银行给您贷款,最高5万元,三年内还清,利息全部由政府贴补,不需要抵押。”

“还有这样的好事?”杨春祥心里直犯嘀咕。

半个月后,填写了贷款申请表的杨春祥顺利拿到5万元的贷款,购进800只鸡仔,盖起了鸡舍。几个月后,第一批被村合作社收购的“葱花土鸡”和土鸡蛋卖了两万多元,相当于过去5年的家庭收入。与此同时,杨春祥家的门牌上,还多了一个红彤彤的“信用户”标牌,以及一张“个人信用评级卡”。

常住深山,马营村的乡亲们不大习惯在生人面前讲话,却总反复念叨:“是金融扶贫把山里的土鸡变成了‘金凤凰’,把我们带上了富裕路。”

2015年初,青海率先在全国实施“金融精准扶贫”,不同于以往“撒胡椒面”似的扶贫方式,金融扶贫创新在于:通过在银行机构存入一笔“金融风险补偿金”,以1:10的比例撬动出十倍贷款,用于贫困户、能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并为其进行30%-100%不等的贴息。

“‘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一方面为扶贫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使扶贫工作得以更大面积推广;另一方面,一旦用户出现欠款,风险补偿金要承担不良贷款本息金额的40%,银行只承担60%,等于给银行吃了‘定心丸’,参与‘金融精准扶贫’的主办银行向人民银行机构申请支农再贷款,利率将有所减少,提高了银行参与积极性。”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行长林建华说。

记者在海南藏族自治州龙羊峡镇后菊花村的一所獭兔养殖基地发现,这里的工作人员是贫困户,养殖散户也是贫困户。

面对疑问,养殖基地负责人崇尚伟笑呵呵地说:“现在行情好,我想扩大规模,所以申请了金融扶贫贷款,只要吸纳一个贫困户就可以多得到贷款20万元,这次我吸纳了十多个贫困户,享受了50%贴息,拿到贷款后马上修建了笼舍,今年基地收入30万元不成问题。贫困户每人增收一万多元也不成问题。”

“‘金融精准扶贫’不光针对个人信用贷款,更多的是面向村合作社、能人大户等有一定养殖规模的集体,通过扶持这些产业,带动贫困户参与入股、就业等。”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助理吴敏表示。

据悉,通过“金融精准扶贫”,青海2015年将完成22.5亿元扶贫贴息贷款发放,2016年试点村庄将达到100个,约15万户农牧民受益,有望助推青海42个贫困县三年内实现整体脱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