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让“假贫困”上演真脱贫

发布时间: 2015-10-12 13:43:37  |  来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 张冉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贫困人口 贫困户 贫困家庭 假贫困 扶贫工程

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是为了切实解决影响地方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是一项利民的好事。但当前,在一些地方,帮扶帮困却变了模样。

广西马山县是贫困人口基数大且近年来脱贫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城。然而审计发现,该县认定的扶贫对象中,有3119人不符合扶贫建档立卡标准,其中有343人属于财政供养人员,有2454人购买了2645辆汽车,43人在县城购买商品房或自建住房,439人为个体工商户或经营公司。如此的扶贫还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这也让我们不禁发问,如此多的“假贫困户”,是怎么顺利通过一道道审核的?

在笔者看来,乱象丛生的背后,既折射出申报扶贫对象环节的漏洞,也体现出整个扶贫流程管控过程的不力。之所以贫困户不贫困,根本原因无外乎两种:第一种,权力自肥。众所周知,国家对贫困对象进行帮扶,首先就是经济方面的帮扶,一些公职人员仗着自己有着便利条件,优先得到信息,便也优先享受起了这些福利。甚至所谓“有头有脸”的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仅自己“贫困”,还拉带上自己的亲戚朋友一起沾光。第二种,就是扭曲的政绩观。扶贫工程自然是有目的有目标的,想要短期内得到扶贫效果,当然要在扶贫过程中下功夫,而有些主管领导为了达到既不费力,又能短期脱贫的效果,就将已经脱贫致富的人纳入扶贫行列。

在我国,贫困人口是一个庞大的数目,相比之下,扶贫资金就显得有些供不应求,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资助扶贫对象尚且紧张,更不用说资助一些冒名顶替者了。对于家境殷实、衣食无忧有车有房的人来说,本就过着令人羡慕的小康生活,却来抢占原本就拥挤不堪的扶贫对象名额。试想,如果国家所有的扶贫工程都变成这样,那么对于真正需要帮扶的人来讲,怎么说得过去?长此以往只会造成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让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口号成为一句空谈。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监督机制。一方面,细化考核标准,对贫困对象的标准严格细化,只有切实符合标准条件才能列入帮扶考察对象。在此基础上对镇村所报贫困户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切实将弄虚作假的“假贫困”剔除出去。另一方面,要建立公示制度,将入围的贫困户情况在全镇、全市范围内进行公示,切实让群众百姓起到监督作用,让那些“假贫困”无处藏身,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家庭选出来。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切等待帮扶的家庭上。

扶贫是一个全社会的话题,政府在此所应起的作用不言而喻,建立机制,加强监管,提高素质,强化队伍,多方联动,才能让真正的贫困得到及时的脱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