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贫困人口每年以8万人的速度递减

发布时间: 2015-09-28 13:56:30  |  来源: 青海新闻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贫困人口 海东 扶贫攻坚 青海

青海新闻网讯 近年来,海东市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发展、整体推进,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发展基础得到夯实。种养业、乡村旅游业、拉面经济等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较快,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扶贫开发模式向扶贫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社会事业发展等综合扶贫转变。自2011年以来,贫困人口每年以8万人的速度递减,比“十一五”末减少了近45 %。

作为全省贫困山区面积最大、农村人口和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海东在全省提前一至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战略布局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职责。当前全市农业人口有102万,五个县(区)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精准扶贫识别贫困村63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精准识别贫困人口29.4万人,干旱山区贫困人口达23.14万人。

海东市委书记于丛乐在中共海东市委一届五次全体会议上讲到,中央和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都明确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扶贫攻坚工作,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效与否在精准。坚持精准扶贫方针,对海东来讲,重点是实现“八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要建立好扶贫对象瞄准机制,摸清家底,掌握实情。做好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及时公开,逐级完成对扶贫对象的自查、复查和抽查工作。政策落实精准。认真研究把握、衔接实施好各项政策,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展扶贫开发的支持领域。项目安排精准。在安排项目时,确定一批具有针对性、靶向明确的项目,确保出力出在刀刃上,防止着力点的脱靶。资金使用精准。要加强资金统筹,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扶贫开发部门帮扶和涉农专项资金整合起来,集中使用在重点脱贫项目上。措施到户精准。要建立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台账”,构建起分类落实到位的举措,防止出现扶贫不脱贫、扶贫工作车轮战现象。因村派人精准。要建立健全规范合理的扶贫工作队选派使用机制,确保所选派的干部有能力、能干事、能成事。责任落实精准。要建立健全落实扶贫攻坚任务的责任书,明确领导干部个人和部门的领导责任、牵头责任、落实责任、问题责任和监督责任,确保人人肩上有担子、有压力。脱贫成效精准。建立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贫困县(区)退出工作机制,严格退出程序和标准。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因地制宜多发展一些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区域特色产业体系,有针对性地加强培训力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高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就业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继续推动以优势农畜产品为主的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业态和产业体系;继续推动以“拉面经济”为龙头的劳务经济发展,加快组建拉面经济行业协会等组织,落实拉面经济发展资金,力争每一家拉面店能够吸纳适量的贫困人口就业。同时继续加大枸杞采摘、金秋拾棉等劳务输出力度;继续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畜产品流通体系和跨区域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继续推动以民俗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着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兴办农家乐、乡村旅馆、观光休闲农庄等旅游服务业,让更多贫困群众依靠旅游业来脱贫致富。

另外,针对那些自然条件严酷、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结合当前城市建设、园区建设、城镇建设、集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积极实施异地搬迁扶贫。实施整村搬迁一批、分散安置一批。对异地搬迁出来的群众要注重后续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保障,加强针对性的培训教育,在园区企业等基础性、服务性行业吸纳一批贫困人口就业,做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扶贫攻坚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为形成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攻坚新格局,各县(区)要建立、充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健全完善上下联动的扶贫工作机制;各部门、各单位进一步完善定点帮扶贫困村机制,做到工作职能与贫困村需求的有机结合。继续深入开展光彩事业、希望工程等社会扶贫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此外,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落实“一事一议”、“村民自建”、“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政策,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参与扶贫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全过程,发挥其主体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