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精准扶贫不让一户掉队

发布时间: 2015-09-26 11:14:01  |  来源: 内蒙古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乌兰察布 精准扶贫 内蒙古


  原标题:乌兰察布:精准扶贫不让一户掉队

  如何补齐短板,消除贫困,攻克扶贫难关?

  如何整体联动,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一直以来,扶贫攻坚始终是乌兰察布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任务的重中之重。

  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中,共有8个国贫旗县、2个区贫旗县。其中有9个是革命老区,商都县、化德县和兴和县更是被列入国家“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一些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地区村庄空心化、家庭空巢化、人口老龄化现象持续加剧。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现实,时刻警示着这里的人们:乌兰察布,要想与全区人民一样2017年如期脱贫,如期奔小康,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加快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尽快把群众生活搞上去,如期实现各项脱贫目标!”今年市委三届五次常委会上,市委书记王学丰再次郑重承诺。

  在乌兰察布市的采访中,我们进农家、访牧户,看产业、说增收,与当地的农牧民一起,回忆着过去贫困的苦日子,也共同见证着扶贫攻坚中,各级各地贫困老百姓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四子王旗东八号乡农村互助幸福院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恬静和安祥:老人们三五成群搬着小板凳坐在树荫下聊天,79岁的刘板正和3位老伙伴们兴致勃勃地玩麻将;

  在察右前旗平地泉镇南村,我们眼中都是收获和幸福:在京蒙帮扶合作项目建成的一排排蔬菜大棚里,59岁的李巨宝正在吊蔓,尽管热得满头大汗,可他知道,这一茬黄瓜下架,至少到手几千块!

  在化德县惠民小区,我们与3年前移民进城的赵永贵一样开心:曾经居住偏僻农村的他,如今和媳妇都在企业里打工,两个人每月的工资5000多元,再也不用过那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了。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就是乌兰察布市实施“三个三”统筹扶贫战略创新实践成果的缩影。

  【观点摘要】

  王学丰(乌兰察布市委书记):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加快实施重点民生工程,尽快把群众生活搞上去,如期实现各项脱贫目标!

  陶淑菊(乌兰察布市市长):

  贫困人口底数清、增收渠道明确是关键,不仅要在农牧业内部拉长产业链,更要注重内外联动,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要通过深化土地、林权等改革,有效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

  黄宝玺(乌兰察布市扶贫办):乌兰察布市站在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把扶贫工作列入头号民生工程,不断总结扶贫开发经验,完善思路和措施,确立“三个三”统筹扶贫战略即“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开发式、转移式、保障式扶贫‘三路并举’,精准扶贫、金融扶贫和生态移民‘三措并举’”,特别是把“十个全覆盖”与扶贫攻坚叠加,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三三制”精准扶贫

  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乌兰察布“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据统计,该市外出打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达70多万人,村里留下了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和妇女孩子。

  立足城镇化不断加速、劳动力转移加剧以及老龄、失能人口多的实际,是乌兰察布跳出扶贫看扶贫,跳出扶贫抓扶贫,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破解农村牧区贫困问题。在实践中,该市委政府有针对性地提出“三个转移、三个集中”的三三制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即把农村牧区三分之一的人口向农牧业开发区集中,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实现农牧民增收致富;将三分之一的人口通过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无土移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将三分之一的老龄和无劳动能力人口,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互助幸福院等集中供养起来,稳定实施扶贫对象的“两不愁、三保障”。通过这一途径把扶贫开发到村到户与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与推进重点县“三化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扶贫开发综合效益。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新形势,乌兰察布市站在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把扶贫工作列入头号民生工程,不断总结扶贫开发经验,完善思路和措施,确立“三个三”统筹扶贫战略即“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开发式、转移式、保障式扶贫‘三路并举’,精准扶贫、金融扶贫和生态移民‘三措并举’”,特别是把“十个全覆盖”与扶贫攻坚叠加,全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马国青是四子王旗大黑河乡杨油房村的村支书,见到记者,他拿出了一叠纸,上面详细记录着村里两年“三到村三到户”90万元扶贫项目的实施及受益情况。他说:“我们召开了村民大会,征求大家意见,村民们都签字画了押。村民从不知道到自己选择,那个积极性前所未有!”该旗驻村干部孙彩文也说:“刚开始农民们不理解,通过我们一家一户宣传,现在村民特别支持,积极性非常高!”

  如何防止过去的“大水漫灌”,实现精准扶贫的“滴灌”?乌兰察布市市长陶淑菊说:“贫困人口底数清、增收渠道明确是关键,不仅要在农牧业内部拉长产业链,更要注重内外联动,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要通过深化土地、林权等改革,有效增加农牧民财产性收入。”该市通过逐户上门调查、建档立卡摸底,确定了以561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的“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工程,并与“十个全覆盖”工程建设相结合,年内重点抓好144个重点贫困村的资金整合,每个村整合资金不低于800万元的目标。每个贫困户需要什么,政府就冲着这个方向帮助村民。四子王旗的大杨油房村40岁的村民杜景平说起打机井一事,他高兴地说:“老井水不够浇地了,全村人一致要求打井,政府扶持,我们投入人工就行了!”

  真扶贫扶真贫

  思路决定出路,由此,各旗县市发展与扶贫同步,各打各的优势仗。化德县推进三三制发展壮大县域“一轻一重一流”三大特色产业,目前已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其中75%是转移进城农民,特别是服装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张粉云的羊绒服装企业在化德县服装创业园区拥有3000平方米车间,每年订单有几十万元。她高兴地说:“今年订单更多,从‘五一’就开始忙开了,我的工人一半是转移进城的农民工,每月最少挣4000元!”

  产业的发展,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那留在农村牧区的老人们又该如何脱贫?乌兰察布市创造性地实施了保障式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和60岁以上的贫困人口,通过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和完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进行保障救助式扶贫。特别是从2012年起实施的农村牧区贫困人口集中养老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工程,以每年建设2万户的目标,到今年已基本解决了全市农村牧区常住人口中8万户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集中养老问题。

  81岁的郑秀花是化德县德包图村互助幸福院的一员,虽说老人80高龄,但耳不聋、眼不花,针线活儿也好。她说:“屋里有自来水、厨房、储物间,做饭洗衣都方便,院里有超市和卫生室,买东西、买药不用走多远,住着新房、花钱也不用愁,孩子们隔三差五的来,老邻旧居也比在村里来往多了,老了老了反倒越活越热闹了!”

  商都县以农业为主,如何使贫困户如期脱贫?该县转变思路,以工业化理念培育发展扶贫主导产业,要在农字号上要收入,他们瞄准首都及国际俄蒙欧、美日韩市场,做大做强康家食品蓝威斯顿太美薯业和希森薯业等农字号企业,正在打响“一粒薯、一袋糖、一篮菜、一瓶酒、一头牛、一口猪”的六个一农字号品牌。

  这几天,商都县七台镇东坊子村56岁的农民郭玉山和老伴儿徐梅天天都要去地里看他们的宝贝——甜菜。徐梅高兴地说:“甜菜浑身都是宝,叶子喂羊,‘疙瘩’卖钱,和我们签订合同的冷山糖业公司不管甜菜个头大小都要!我家去年种的10亩甜菜,亩产4吨多,收入2万多元呢!今年雨水长,肯定错不了!”冷山糖业只是商都县打造乌兰察布市最大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一环。精准规划,精准帮扶提高了扶贫效率。据了解,目前66个自治区厅局级、90个市直机关、608个县直科局、90个苏木乡镇组成的161个驻村扶贫工作团和561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定点帮扶乌兰察布市561个重点贫困嘎查村。今年,该市又下发了《乌兰察布市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程帮扶单位及驻嘎查村干部管理办法》《乌兰察布市扶贫攻坚“三到村三到户”工程帮扶单位及驻嘎查村干部考核细则》,强化了干部驻村工作队的管理和考核工作。6月底,市委派出5个督查组,对市直单位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督促检查。今年重点整合资金的144贫困嘎查村及其贫困人口全面实现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达到“一产业、一项目、六个有、十个全覆盖”的建设标准。脱贫路上不让一户掉队

  这几天,察右中旗宏盘乡四兴庄村的正在建设中的200套“光能”房引得村民们天天来“考察”。

  “真是不敢想象,屋里有自来水、热水器、抽水马桶,还是集体供热,家具也一应俱全,直接拎包就能入住,而且10年后房屋产权归己,这简直和城里一个样!”村民郭奇茂对即将入住光伏房充满期待,“每年还给补贴1万元,这是别人抢都抢不上的好事啊。”

  这原来是察右中旗与内蒙古山路集团签约投资5亿元、拟建设1000户华怡光伏扶贫小镇的一个项目,今年4月20日正式开工,这一集扶贫攻坚、整村推进、危房改造、“十个全覆盖”、清洁能源五位一体的惠民项目,建成后,村民可在院舍地面光伏发电系统下种植黄芪、党参等经济作物,利用塑料大棚种植有机蔬菜。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和养殖区,能够带动近3000人就业,每年每户收入可增加1.5万元。光伏小镇居民还可以参与企业管理,从企业每年收益中分红6000至1万元。据悉,截至7月底,该市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3万千瓦。这仅是该市发挥社会力量扶贫攻坚的一项。

  随着扶贫的不断推进,企业、慈善机构、志愿者纷纷参与进来。特别是以自治区8位领导联系该市8个重点贫困旗县增强了该市的脱贫的信心、激发了脱贫的活力。乌兰察布市及时整合扶贫力量,健全和完善市级、县级领导联系贫困点机制,深化京蒙对口帮扶和中央国家机关、区直机关定点扶贫工作,制定了《乌兰察布市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扶贫格局。

  察右前旗巴音镇的李三村、陈三村地处滩涂地,地势低洼,过去村民们每年雨季都要穿三个月的雨鞋,牲畜养殖让村庄臭气熏天、污水遍地。扶贫包扶后,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这两个村的主街道和村间巷道都进行了硬化,改造了牲畜圈舍,村里干净了许多。

  村容村貌变了,村风民风也变了,现在,村民们茶余饭后议论最多的是,谁家媳妇被评为好媳妇了,谁家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了,通过互相评比促进,达到了树文明新风、创文明新村、打造文明新生活的目标。

  摘穷帽子、拔穷根,外扶更要内争。乌兰察布市结合十个全覆盖工程,充分激发贫困地区群众自我脱贫致富的愿望与能力。

  扶贫,钱从何处来?金融扶贫及时破解了资金瓶颈。以四子王旗为例,该旗以金融扶贫为抓手,把马铃薯种植、杜蒙肉羊养殖作为扶贫攻坚的主导产业,通过“公司十基地十合作社十农牧户”的产业模式,推动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实现双赢。万兴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金融扶贫试点以来,共落实贷款190万元,在扶贫资金的杠杆橇动下,该社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显著。2014年一年间由18户74人增加到81户201人,其中贫困户25户76人,土地流转由1080亩增加到2100亩。

  59岁的农民张占兵说起今年的收成,神秘地说:“今年估计我家能挣30万元!去年土豆价格低,我还挣了16万元,其中打工挣了8万元、分红8万元!”

  目前,全市累计投放信贷资金17.6亿元,其中发放金融扶贫富民贷款17亿元、农户小额贷款2亿元;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363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4.1%;农牧民合作社发展到7573家,基本实现了对贫困地区的全覆盖,农牧民来自产业化的收入达到人均3000元。与此同时,该市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巧借物流产业,启动了“共建平台、无忧创富”运输扶贫创业项目;启动了风电企业对口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工程,目前,贵邦圣泰投资有限公司、中节能有限公司、内蒙古东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已向政府交给了扶贫资金,投入到扶贫攻坚中。以前破破烂烂的兴和县鄂尔栋镇头道脑包村,如今房屋崭新、院墙整齐,掩映在树荫下颇有江南的意蕴。村党支部书记盛佃军说:“今年初,我们村的人听说“十个全覆盖”好,大家便自己花钱雇车到示范村参观,回来后,村民们联名上书要求今年就开工建新村。你看现在这环境,这心里别提多敞亮了!”(记者 白喜辉 皇甫美鲜 王国英 胡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