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产业扶贫,扶起牧民新生活

发布时间: 2015-09-25 14:23:01  |  来源: 青海日报  |  作者: 芈 峤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青海 玉树 产业扶贫 牧民

  玉树诺布岭藏族服饰加工厂的工人们正在制作服饰。 本报记者/芈峤 摄

□本报记者/芈 峤

“阿妈,我去上班了!”随着清脆的关门声,扎西巴毛的一天开始了。她迫不及待地赶往玉树市(省级)扶贫产业园,对她来说,在产业园区的每一天都是那么值得期待,“在这里我不仅可以赚钱养家,最主要的是可以学习技能。”

今年20岁的扎西巴毛,性格开朗热爱生活,喜欢服装设计。但命运弄人,家中的经济状况不允许让她对自己的爱好有更多的奢求。学习技能,赚钱养家,帮着弟弟完成学业成了她最大的愿望。

去年,玉树市扶贫产业园诺布岭藏族服饰加工厂招工,每月工资2800元。当得到通知,让她第二天去报到上班时,她欣喜若狂,心想,肯定是幸运女神的光顾才能有如此好运,这下不仅能赚钱养家还能实现理想。

但喜悦过后,她立马犯起嘀咕,自己的爱好并不是技能,如果真裁剪起衣服,估计自己很快会被淘汰。

其实,扎西巴毛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玉树州扶贫产业园一直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理念,从新员工入职第一天起,就安排了技能培训课程,从简单的针脚走法,到衣服的剪裁,再到现代化机器的运用,不仅有老师傅手把手地亲授,更有从外地请来的老师们的指导。

一年之后,扎西巴毛已熟练掌握了裁缝技术,脸上也多了许多自信。家里的经济负担减轻了,弟弟有了新书包、新衣服,家里也购置了大彩电。但这一切,对她来说,仅仅是开始,她还要继续学习服装设计,改变工种来赚更多的钱。

今天,玉树市扶贫产业园有许许多多的“扎西巴毛”,他们均来自贫困家庭,在政府的帮助下,学习技能脱贫致富。

成江,54岁,安冲百旺藏饰精品工贸有限公司的一位手工艺人,自从他来到扶贫产业园工作后,家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妻子的帕金森病逐渐好转,给妻子治病的借款均已还清,女儿在机场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儿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贫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十几年前,妻子得了帕金森病,失去劳动能力,成江的铁艺小作坊根本负担不起四处求医高额的花费,借款,还款,求医,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来到扶贫产业园后,他学习到了先进的制作工艺,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他做的藏刀、铁艺造型优美,在市场上价格不菲,每月收入高达万余元。

面对生活的变化,成江说:“玉树重建了,生活改善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我就想好好工作,珍惜眼前的机会,用自己的努力回馈社会。”

随着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退耕还草项目以及三江源生态移民等项目的实施,定居成为游牧民群众的主要生活方式,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显得至关重要,玉树市扶贫产业园应运而生,入驻的4家企业做出了积极努力。

诺布岭藏族服饰加工厂负责人巴德江才告诉记者:“4·14玉树地震后,对社会各界的帮助我们铭记于心,今天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回馈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传授他们技艺,让他们有一技之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