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到2017年,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到2020年,全省596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掉贫困帽子、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贫困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这是湖南省委第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对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作出的庄严承诺。
湖南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目前全省还有2个片区、51个国家和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8000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6万。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从今天起,人民网湖南频道推出“精准扶贫看湖南”大型网络专题报道,以文字、图片、视频与访谈等形式,全方位记录湖南精准扶贫进程,为这项小康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鼓劲加油。
湖南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新化是湖南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县委书记胡忠威,始终把脱贫致富,当成全县头等大事来抓。他把全县最偏远的高寒山区特困村——月光村,确定为自己的扶贫联系点,一联就是4年多。
在胡忠威的带动下,至2015年,新化县“省、市、县、乡”四级联动驻村帮扶全覆盖,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同时,全县社会各界及省内外新化籍人士,也掀起了帮扶贫困村的热潮,成为新化扶贫攻坚两大亮点,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要求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扶真贫,真扶贫
新化,古称梅山,因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民风强悍。 历来不服朝庭的管辖,独自为王,素称“梅山蛮”。
新化县扶贫办主任方东升回忆:“时任县长的胡忠威,上任第一天就把我叫到办公室:‘县里哪个村最难扶贫?’‘月光村’我脱口而出。‘好!就月光村。’‘那是块硬骨头。’没等我说完,他就敲着桌子,抢过话头,‘要啃就啃硬骨头!’”
月光村,距新化县城120公里,村民们居住在海拔1200米以上高寒山区。一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漫大腿的山路,维系着这个特困山村与外界的联系。
2011年5月,村委会将全村情况,整理成一份材料,详细报告给胡忠威:村民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产量极低。由于生存环境恶劣,长期以来,村民大多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全村文盲、半文盲人口占70%,40岁以上男性村民有40人未婚,无房(危房)户32户。
县长帮扶座谈会上,村民们一口气向胡忠威提了八条建议,包括公路硬化、农电改造、种养加工业、科教文卫、通讯设施和水利建设等。胡忠威频频点头,认真记录。不久,一份由县、镇、村三方议定的《月光村扶贫开发建设规划书》出台了。
仅仅两年的时间,长期饱受贫困折磨的月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来,县委、县政府整合扶贫资金,先后投入二千多万元,硬化了途经4个村子的30.2公里公路、进行了农网改造、新建饮水池7个、修缮改造6.8公里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新建移动基站一个、帮助村民发展有机黑茶350亩、金银花300亩、培育以厚朴、天麻为主的中药材200亩。
月光村村主任黄铁戈谈到村里的变化,感慨万千,“党和政府把我们引上了致富的大路,帮我们做了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有了这个发展基础,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决心挡都挡不住”。
6组村民罗春莲,71岁,依然耳聪目明。去年,儿子新盖的楼房就建在大路边,她高兴地说,“又住家、又当小卖店,好得很。”
2组村民刘继育,33岁,原在深圳打工,曾因女朋友嫌月光村太穷,连一条好路都没有,弃他而去,发誓一辈子不回家乡。去年底,他辞职返乡,现正筹划承包村里的山地种植黑茶:“以前,山货都烂在山里,路修好以后,光是买春笋,全村就可增加收益十几万元。有了致富路,我当然要回来。”
今年25岁6组村民刘志红,在一旁边玩微信,边插话:“是啊,路修好了,我也找到了老婆,结了婚。”
“山歌好唱口难开,杨梅好吃树难栽;栽在高山怕野火,栽在河边怕水冲”。3组村民刘继华,43岁,是胡忠威在月光村的帮扶对象。他年轻时喜欢唱山歌,因妻子智障,儿子生下来残疾,婚后,贫困的压力越来越大,十年不再唱山歌。现在,除了种养收益,刘继华一家三口每年还可以获得政府各类补助近8千元。“自从胡书记来了我们家,我的心就踏实了,不怕了。他早几天还打电话给我,问我生活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刘继华说完,忍不住唱起山歌,“郎像蜜蜂好自在,姐像蜘蛛在缠丝……”
据新化县扶贫办的统计,2011年至2013年,全县各部门、行业投入扶贫资金近2亿元,17个贫困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共产党员要像旗帜,站在扶贫第一线
2014年是新化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实施精准扶贫”要求的第一年,也是该县帮扶贫困村大发展的一年。
为确保帮扶成效,精准发力,多举措,多途径实施针对性的帮扶,新化县建立了“县委、县政府领导,扶贫办牵头、部门配合、乡镇落实”的领导机制和“领导联村、单位包村、干部驻村”的责任机制。同时,明确职责分工。县委、县级政府总负责,乡镇党委、政府具体实施,村支两委发动和引导。各相关部门把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做为政治任务,责任到人。
对于扶贫项目资金监管,新化县尤为重视,在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扶贫的政策、法规基础上,总结以往经验,出台了《新化县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所有项目资金坚持“阳光操作”,逐级公开,保证透明。并加大跟踪检查、考核评价和专项审计力度。
2013年、2014年,省、市、县各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共派出94支工作队深入新化县偏远山区结对帮扶,全县132个副科级以上机构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定点帮扶。
新化县规定,对于贫困户,落实到具体的帮扶责任人。即,县级领导帮扶3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其他干部职工帮扶1户。为此,胡忠威还特别强调,共产党员要像旗帜,站在扶贫第一线,开展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
今天的新化县,帮扶贫困村已现成效。模式化稻田养鱼,牲猪养殖,乡村旅游(生态农业、农家乐)、杨梅种植,丰产茶油等农业产业,根据每个村的地理、经济、环境等不同条件,“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相宜发展,相得益彰。尤如五色的彩带,遍布全县境内的高山、低谷,平地、河流,生机勃勃,前景喜人。
新化县的旅游、土特产和农业开发项目开始登上大雅之堂,除叫响省内外农博会外,仅在本县举办的第二届农博会上,9个农业项目签约引进资金17.8亿元,110家名优特新农产品参展,现场交易累计5800多万元。
桑梓镇曾家村是新化县有名的特困村,虽然距离县城32公里,由于缺水,田间种植十年九不收。贫困户人均年收入1800元,长期缺粮农户60户。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通过干部结队帮扶,曾家村大力发展种植耐旱香葱,至2014年,种植面积达1千余亩,为村民增收700多万元。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昔日荒废的田土重又焕发生机。经过两年的努力,2014年底,曾家村贫困人口由176人,下降至30人,脱贫率达83%。
据新化县扶贫办的统计,2014年,上级下达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任务3.4万人。县委、县政府自我加压,实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4.62万人,全县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2.71%。
2015年,新化县开始对24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8个比照村分两轮帮扶,每轮3年,“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扶一带一”全覆盖,安排了144支工作队驻村帮扶。其中,县驻村帮扶工作一带一,将第二轮村全覆盖。
“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脱贫”,昔日梅山大地上贫困、凋敝、偏远的山村,如今处处涌动帮扶贫困村、整村推进的热潮。
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帮扶涌热潮
社会扶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新化县委、县政府长期影响、带动下,全县社会各界及省内外新化籍人士也掀起了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热潮,成为该县扶贫攻坚亮点。
维山乡菊花村村主任陈梦林,为帮扶山区贫困户学生上学,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新化县梅山助学社”,发展了360多名志愿者。志愿者们翻山越岭、冒酷暑寒冬,实地走访、调查、登记贫困户学生。然后,寻找、对接爱心人士或单位资助。几年时间,募集助学资金300余万元,课桌3000余套,书包等学习用品5000余套,捐建图书室2间,受资助的学生400余人,病残贫困家庭100余户。
2015年5月,长沙市新化商会受县委、县政府之邀回家乡开展“同心工程”贫困助学活动。会长伍跃时捐款100万元,其他会员纷纷解囊,合计捐款305万元。一些企业家会员还与新化县扶贫项目进行对接洽谈,拟回乡投资兴业。其中,湖南德祥生态旅游开发公司看好田坪镇推出的生态旅游项目,已拨付资金用于前期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协会、企业和企业家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为新化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社会扶贫机制创新工作,增添了无尽的动力。
县农资协会,积极推广定单农业,建成农资经营点1000余个。为帮助贫困农户早日脱贫,先后帮助农民群众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协会组织。县中药材协会积极支持槎溪镇油坪村仿野生黄精种植大户邹辉,鼓励他与本村52户村民组建了专业种植合作社。2014年,合作社黄精销售总收入达200万元以上,为该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路。
水竹村——曾经是新化县有名的贫困村。该县工商联副主席、鑫盛手袋工艺公司董事长谢玉辉系水竹村人,因家庭贫苦,高中未读完便离开家乡去广东东莞打工创业。多年来,他扶贫济困、捐资家乡公益事业的行为深得村民的赞扬,2008年被高票当选为村主任。谢玉辉上任后,先后投资一亿多元,在家乡创办企业和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吸纳和帮扶了本村和周边贫困村就业人口4000余人。同时,他创办的公司带动扶持专业养殖户20家;成规模开发种植无公害蔬菜400亩,油茶2000亩,中药材示范区500亩。
如今的水竹村,村容村貌大改观,楼房林立,俨然一个小城镇。在谢玉辉的带领下,村民们齐心协力走致富路,使有名的贫困村成为全省有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中国光大集团更值得一书,该公司十三年如一日,支持新化扶贫事业。至2014年9月,共筹集帮扶贫困村资金4581万元,物资600余万元,先后在新化县开展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素质扶贫、产业扶贫,实施扶贫项目126个,扶贫成效显著,成果不胜枚举。
2015年6月10日,湖南省委常委、时任长株潭两型试验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文雄,深入新化县调研指导扶贫工作时,认为该县对扶贫工作认识到位、措施有力,新一轮扶贫开局良好。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两个千百万”扶贫工程以及民营企业开展社会帮扶等,具有新化特色。
今天,在新化县,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无数温暖大手正帮扶、推动着244个贫困村、75644贫困户迈步小康之路。
正如2014年10月17日全国首个“扶贫日”,新化隆重召开的表彰社会扶贫模范大会献词所写的:他们像一粒粒种子,深深埋在土地,让致富漫山遍野;他们像一面高高的旗帜,飘扬在广袤田野,让仁善充盈天地;他们是致富路上的领头雁,更是百姓心中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