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 秦岭脚下村庄里灯光明亮

发布时间: 2015-09-07 10:06:52  |  来源: 西安日报  |  作者: 闫珅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扶贫 秦岭 西安 两联一包

说起“两联一包”扶贫带来的变化,户县蒋村镇甘峪沟村村民张从有一肚子话要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八月,因镇上电站检修附近村子都停了电,只有甘峪沟村的太阳能路灯依然亮着,在暮色下村子好似一颗明珠。张从海说:“那天晚上,秦岭山脚下只有俺村灯是亮着的,附近村民都跑来围观,你别说还真有些自豪。”

为何秦岭山脚下的贫困村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未央区“两联一包”干部曹永焕这样说:“刚到村子发现晚上孩子们放学都摸黑回家,不安全,但村上穷又拿不出集体的钱来出电费。于是,我们就先集资8万元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让村民夜里都能享受到光明。”三年来,帮扶组用在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超过了40万元,新栽植的760棵绿植、230多亩地实现深井灌溉、全村电网改造等工程让村民居住环境提升,方便了生产生活。

夏日炎炎,帮扶组又为村民请来了西农大葡萄专家,在地里开班培训。村民现场摆出自己的种植难题与困惑,并得到专家们的一一解答。三年来,“两联一包”帮扶组邀请村民到未央区人社局劳动培训中心,开办劳务技能培训班中走出了13名电工、木工、泥瓦工和厨师……

2014年,孙寒冰成为洪庵村的驻村帮扶干部,和村里的“穷亲戚”同吃同住,对村子里的贫困人口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要求,挨家挨户查摆问题,让各项惠民政策精准“滴灌”。为了打开村里葡萄的销路,今年他们搭建起的葡萄网络销售平台,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村里葡萄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成功将2000多亩葡萄销往重庆、宁夏等地。“网络销售解决了我们最发愁的销路问题,为葡萄拓宽了市场,让村民们的辛苦换成了真金白银。”洪庵村书记何文宏告诉记者。

相邻的付家庄村,每天早晨和傍晚都有两次垃圾清扫集中收集,驻村干部帮助成立了保洁员队伍,对村道进行了绿化美化,村民的住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不断加强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得过去泥泞坑洼不平的道路变成了整齐平整的水泥路,村里1000亩农田实现了地下水灌溉,葡萄产业培育已经初具规模。三年帮扶,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不足2000元的增加到了5600元,基本实现了整村脱贫。

3年15个贫困村发生了蜕变,千名贫困村民摆脱了贫困。这成果在未央区扶贫办主任王红旗看来都得益于“精准”二字。在行动之初,心中常问:谁最需要帮扶?为了找准“贫困户”,未央区实施了“123”帮扶工作机制。“1”是一名区级领导联系一个贫困村,负责牵头协调,到所联系村检查指导扶贫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是1个区级部门和1个街道(或者是2个区级部门)共同包抓一个村,具体负责实施帮扶工作,帮助包抓村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实际困难;“3”是包抓的部门和街道共同派3名政治素质高、群众工作能力强的处级后备干部或科级干部,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在‘123’帮扶机制的带动下,扶贫工作更加精准细致,590张帮扶联系卡3年来联接了590份关爱与帮扶。”王红旗告诉记者,经过集中帮扶,精准滴灌,未央区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20.76万元,户县15个定点扶贫村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村内道路、排水、照明,绿化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进行了重新配备;此外,还为村民找到了主导产业,果树、蔬菜、花卉苗木等多种经营面积逐年扩大,村民收入稳步提高,这些特色产业已成为贫困村民增收致富的坚实基础,1058名贫困村民年人均收入已达到3600元,全面实现脱贫目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