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前县坚持主导产业精准扶贫,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⑤3王为峰 摄
□本报记者杜君
“家里俺是婆婆,她孝敬我;厂里她是班组长,俺得听她的!”8月26日,王艳敏的婆婆话音刚落,欢笑声一片。
王艳敏曾是台前县孙口镇刘桥村的贫困户,现在全家四口人都成了濮阳市雪鸟羽绒实业有限公司的员工。“这都是托产业扶贫的福啊!从前主要靠种地,全家月收入只一两千元。如今光我每月都赚四五千呢!”王艳敏笑颜如花,“家中平房翻盖成两层小楼,弟弟也到贵州上大学去了。从前做梦都不敢想啊!”
美好生活做梦都不敢想,源于台前县曾经“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的穷根子。
1978年才建县的台前,“地上悬河”黄河和金堤河横贯县域,三分之一的人口和耕地在黄河滩区,三分之二在滞洪区。2006年以前洪涝灾害严重,国家和省里的工业企业布局“一盘棋”,鲜有落子在台前。至今,全县纳税超过千万元的企业仅1家,过黄河只有走浮桥,也是全省唯一无高速公路通达的县。
工业发展不充分,经济实力自然弱,作为首批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台前,截至去年底仍有贫困村10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9%,贫困人口6.27万人,占全县总人数的16.5%。
不宜居宜业,可否易地搬迁?“黄河滩区人口多,滩外土地资源少;财力需高投入,财政却是全省倒数,县内搬迁安置难度较大。”县扶贫办主任吴华说。
底子薄、基础差,扶贫治穷,出路何在?
“改‘大水漫灌’为‘定向喷灌’、‘定点滴灌’,产业精准扶贫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台前县委书记常奇民表示,坚持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并重、“输血”与“造血”并重,2013年以来,全县每年平均约1万人实现脱贫。
事实上,产业扶贫“扶”起台前两个“白手起家”的基础产业——羽绒和汽配。目前,被誉为“中国羽绒之乡”的台前,已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羽毛集散地”。王艳敏所在的雪鸟实业,2014年9月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开了中国羽绒行业首家海外上市先河。
“公司现有职工1200多人,95%以上来自滩区,基本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被确定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雪鸟实业总经理闫照瑞介绍。
依托“龙头”雪鸟,仅台前县产业集聚区,就有鹏达羽绒、芳欣制衣、英腾制衣、华泰羽毛等30多家羽绒服装及制品企业,带动全县从事羽绒购销、加工人员2.5万余人,产品远销欧美、韩国、中东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34亿元。
■点评
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谷建全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扶贫开发的重要支撑和主要抓手。台前县的经验是,依托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从“地头”直达云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做优做强羽绒、汽配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以“互联网+”为手段,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通过发达的物流吸引人流、客流、信息流,促进特色产品走出去、名优产品引进来,进而实现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这一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的脱贫致富的实践值得总结和借鉴。
同时,随着小浪底调水调沙工程实施,黄河滩区、滞洪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几率大大降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的安全性得到极大提升。建议跳出黄河滩区、滞洪区洪涝灾害区的传统思维,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实现滩区发展由“自生自发”向“政府引导”转变,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由“不敢布局”向“积极布局”转变,切实加快滩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③11
与此同时,台前县与北京首农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雨润集团等合作发展,建设标准化鹅鸭养殖基地,羽绒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更多贫困户有了致富门路。
在马楼镇棘针园村鑫峰养殖专业合作社,一群纯净的大白鹅摇摇摆摆散步,间或驻足引吭高歌。
“目前养殖近6000只,全供雪鸟,年收入六七百万元。”合作社理事丁同辉笑着说,“明年计划扩大到1万只,羽绒和鹅肉订单都排队等着呢!”
“如今,全县羽绒产业20%的原料都来自本地,大大降低了成本。”闫照瑞说,企业正在完善产业链,在做好线下营销的同时,也将加大线上市场的开拓力度,辐射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
今年4月,台前电子商务产业园已投入试运行。在云书网台前县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记者就看到雪鸟的各色羽绒制品,与其一起“飞”上线的,还有台前另一“白手起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县区的基础产业汽车配件,以及农家妇女韩春香自产自销的精选杂粮、武口纯手工挂面、传统压榨的香醇豆油等绿色农特产品。
“上个月,仅台前特色产品的销量已突破40万元。”台前县长王俊海介绍,到2016年,台前电子商务村镇服务站将覆盖全县。③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