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标题:江夏青玲:精准扶贫贵在“以民为本”
8月23日,荆楚网记者来到湖北神农架林区松柏镇麻湾村时,村民王志兴正在自家地里采收辣椒。他兴致勃勃地说:“按目前的长势和价格,一亩地变个万把块钱不成问题”。在湖北省司法厅“三万”工作队的对口帮扶下,神农架林区125个贫困户共648人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8月24日荆楚网)
近年来,“精准扶贫”的力度空前,确实在盘活资源、满足农村需要上,发挥了积极有益的作用。然而,在扶贫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不对味”的尴尬。各种资金灌注、资源转移,看上去各种“扶贫”措施丰富多彩,内容琳琅满目,但往往因为不接地气,不合实际,出现“昙花一现”、“拔苗助长”,最终落得个“扶不起的阿斗”。
“大石头多,没有平地光陡坡;下雨两天涨大水,天干三天没水喝”,这样的先天条件,扶贫任务之重可想而知。然而,从辣椒长势喜人,农民笑靥如花;到果树满山便栽,养殖如火如荼,在短短的时间内,扶贫队“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斗志,麻湾村“焕然一新”的生机勃勃,鲜活的实例像我们证明了精准扶贫的内涵——精准扶贫贵在“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掌握民情民意,做好心理扶贫。扶贫先扶志,做好扶贫工作必须要先增强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局限于现有的认识,扶贫工作的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群众的参与度,正如报道中所说,大家根本不愿意种辣椒。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才是关键,短平快的项目配合“高地结合”的套种模式,正是在了解明情基础上的有效举措。
以需而变,体现科学发展,力求精准扶贫。习总书记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意思就是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采取群众“点菜”,干部“下厨”的方式。扶贫队从扶贫政策、村情、户情出发,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实际的扶贫规划,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私人订制”彰显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因势利导,确保管理到位,聚焦扶贫效果。如果把“扶贫”仅仅当作任务来完成,只管政策“送”下去,而不考虑最终效果,就难免出现“年年扶年年贫”的尴尬。表面上送温暖来了,实际上并没得到改观,反而会有更大失落。如何保证切实发挥实效,关键在因势利导,动态管理农户信息,管理产业发展模式,管理运营途径……是对扶贫效果的考量。
以民为本才能满足民需,以民为本才能因需而变,湖北省司法厅“三万”工作队进驻麻湾村后的精准扶贫,给“扶贫”写下了生动的脚本,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