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州结合扶贫开展石漠化土地治理

发布时间: 2015-08-25 11:04:26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  作者: 王正端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石漠化土地 石漠化地区 扶贫攻坚 文山 云南

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7%、岩溶地面积占53%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六子登科”治理石漠化土地、着力扶贫拔穷根的成功经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文山州是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的重点分布区,又是省内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各族群众从长期实践中认识到,石漠化是大面积深度致贫的主要原因,扶贫必先擒石漠化“魔怪”,拔穷根必须先拔恶劣生态根。经过坚持不懈的摸索,这个州逐步总结出了积聚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综合力量,结合当地实际的“六子登科”治灾扶贫模式,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在同类条件的地区形成强烈共鸣和学习借鉴热潮。

“六子登科”的主要内容包括。

——山顶戴帽子。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生态公益林保护等措施,恢复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山腰系带子。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和沿山一带土地,大力发展核桃、油茶等特色经济林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山脚搭台子。对小于25度的山前缓坡,炸石垒埂造地,通过坡地改梯地,建设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台地,确保人均拥有1亩基本农田(地)。

——平地铺毯子。在水源较好、地势较平的山间平地,实施高产稳产农田建设,使其成为粮食主产地和山间绿地。

——入户建池子。大力发展户用沼气池、小水池(窖)建设,基本做到户均建一口水窖、一个沼气池或秸秆氨化池,解决农村能源、人畜饮水和牲畜饲料,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和保护石漠化治理成果。

——村赛移位子。对因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的农户实施易地搬迁,村寨整体向宜居地方迁移,劳力向发达到地区输出,缓解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资料表明,文山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宝贵机遇,措施得当、推进有力,扶贫开发取得了长足进步。包括石漠化地区在内的农村人口可支配收入3年内增加了410多元,主要为居住在石漠化地区的27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开始迈上脱贫致富新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