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对口援助甘孜县工作纪实:对准短板 精准扶贫脱贫

发布时间: 2015-08-04 10:32:43  |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赵一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甘孜县 扶贫 精准扶贫

首座城市规划馆,尽览甘孜县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援藏公交车投用,结束甘孜县无公交车的历史;二完小托管,成了牧民群众最放心的学校;新水厂建成,彻底解决3万群众安全用水问题;3万余名低保、五保、残疾等困难群众领到城乡医保金补助,看病打消后顾之忧……

找准发展短板,精准发力扶贫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在市级相关部门指导下, 2012年以来,对口帮扶的龙泉驿区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442万元,争取社会资金5014万元,153个对口援建及社会资金援助项目在甘孜县落地开花,166名援藏干部人才及教育、卫生系统选派人员走进甘孜县对口援助。

技改老水厂 再建新水厂

甘孜县3万群众喝上放心水

“新水厂要修好了,我再去看一看。”几乎每周,甘孜县自来水厂经理根呷都要到城北山顶查看新水厂的最新建设进度。

“援藏的第一天,我们打开自来水,就发现流出的水质泛黄,有时候甚至发黑!”回想起初到甘孜援藏的情形,甘孜县对援办副主任龚清高很是吃惊,水是生命之源,高原上的群众却连一口干净的水都喝不上,无形中的使命感在每一个援藏干部人才心中油然而生。

援藏干部人才进入甘孜后,大家便与当地党委、政府对饮水安全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并走村入户了解群众饮水现状,调研发现该县仅有一座老水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日供水能力只有500吨,不仅净水效果不达标,也不能实现重力供水,水压普遍不足,很多楼层三四楼都供不上水。一份份沉甸甸的调查结果,触动了援藏干部的心,解决饮水问题是当务之急!

很快,自来水提升工程被列入援藏五年规划,第一步便是对老水厂进行技改,增加消毒池和排污管道等最基本的处理设备,保障了原水能够基本澄清。“虽然技改完成,但老水厂承载能力不足,水压问题解决不了,水质处理后仍达不到饮用水的标准。”看到问题所在,2013年8月,民生援藏的重大工程——自来水提升工程启动建设。

甘孜县自来水提升工程是龙泉驿区全资的对口援助工程,项目总投资2256.3万元,选址在整个县城的最高处,地坪标高3400米以上,新水厂将于今年8月竣工投用,由于设施设备齐全,净水流程更科学,还破解了水压不足的难题,它将解决甘孜县3万余群众饮水安全,也意味着当地群众将真正喝上健康的放心水。

变“输血”为“造血”

产业发展铲除贫困之根

今年,甘孜县南多乡南多村的村民降措一口气种了10亩油菜,虽然油菜花还没有谢,但降措就已经胸有成竹地盘算起收成来。

“我家一直种青稞的,2013年,在龙泉驿干部的帮助指导下,发展起了油菜种植,最初只种了2亩地,后来一年年增加,今年就达到了10亩,按着目前生长情况看,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降措告诉记者,这10亩油菜预计收入有4万元钱,而以往种植传统的青稞作物,收入不到1万元钱,同一块土地,价值翻了几倍。

产业援助是龙泉驿区对准甘孜发展短板,精准扶贫的又一重要举措。2012年以来,龙泉驿区以基础设施和产业援助为着力点,累计投入4740余万元,实施产业基地建设等农牧业产业化项目9个,新老自来水厂建设、公交站点建设、幸福新村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4个,破解了发展困局,产业发展承载力明显增强,产业支撑得以夯实。

目前,龙泉驿区已在甘孜县建成无公害油菜基地3975亩、紫皮马铃薯基地2000亩、青稞基地1000亩,并组建了甘孜州首个农业专合组织——甘泉马铃薯农民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民”模式,推动农牧业产、供、销一体化,实现农民人均增收300多元。

龙泉驿团区委副书记,甘孜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援藏工作队指挥长杨亚锋说,龙泉驿区还对甘孜县进行了全方位的立体式帮扶,从规划、产业、民生、人才四大方面展开精准式扶贫,援建民生、产业等项目多达153个,有效缓解了该地区读书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

龙丽萍 本报记者 赵一 摄影 杨永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