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园区工作有工资,加上扶贫入股分红,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近日,记者在刚察县省级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区采访时,来自潘保村的贫困户多旦加说。自去年以来,我省在8个市州17个县(区、市)“量身定制”扶贫新模式,使昔日的一个个贫困村搭上致富快车,迈向富裕之路。
据悉,为有效破解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特色产业发展缓慢、规模小、效益低,辐射带动贫困群众能力弱的瓶颈,我省以精准扶持贫困群众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增加收入为目的,按照“建园区、引龙头、扶产业、扩基地、增效益、带农(牧)户”的思路,建立产业园区。到目前,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亿元,建立扶贫产业示范园15个,其中,2014年已建成4个省级扶贫产业示范园,今年已启动3个省级产业园、8个县级扶贫产业示范园。
“围绕资源优势,打造产业集群,进而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是扶贫产业示范园的建设思路。”青海省扶贫开发局负责人介绍,2014年,我省先期试点建成了省级扶贫产业示范园4个,包括刚察县省级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区、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服饰及民族手工艺品加工核心基地、海东市扶贫产业示范园区等。
今年,我省在总结去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各地产业发展能力、市场、以及本地区特色产业实际,正在建设省级扶贫产业示范园3个:湟中县藏药材种植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扶贫产业园,海南藏族自治州以贵南为中心草畜联动,重点发展高原牦牛、奶牛集约化繁育扶贫产业示范园,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集藏茶育苗、种植、加工及销售为一体扶贫产业示范园。
据了解,下一步,我省还将进一步加大对扶贫产业示范园项目实施力度,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全省39个县(区、市)都能建立一到两个扶贫产业示范园。同时不断总结经验、调整思路,找准扶贫产业示范园项目在加快发展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和扶贫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增效的平衡点,使其发挥更大的扶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