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精准扶贫”的川版实践

发布时间: 2015-07-15 15:55:21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作者: 赵艳生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扶贫攻坚 扶贫开发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7月7日至8日在成都举行。全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分析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任务,对新阶段我省扶贫开发攻坚工作进行研究部署。(7月9日四川日报)

众所周知,消除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多年以来,一些地方扶贫工作做了不少,但效果了了,一些地区年年扶贫,但是贫困人口依然年年贫。如今在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贫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格格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必须消除贫困,即使有一家一户,即使有一个人处于贫困状态,小康社会也依然不是全面的,而是残缺的。

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绊脚石”,特别是对于处在西部、扶贫任务重的四川来说,贫困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在了四川人民的肩上。尤其是四川拥有四个连片的贫困地区,消除贫困四川相比很多兄弟省市,更是任重道远。当前,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口号,而且也给出了打赢这场战役“精准扶贫”的方针,特别是提出了“六个精准”的要求,为扶贫攻坚,实现川版的全面脱贫指明了方向。

“精准扶贫”,何为精准呢?据在线新华字典解释,“精准”的意思是“非常准确,精确”。人们常说“蛇打七寸”,扶贫攻坚也要扶到关键点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而“精准扶贫”就是要抓住贫困的七寸。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贫困的家庭也各有各的贫困,贫困的地区也各自有各自贫困的原因。扶贫没有“万能钥匙”,而必须一把钥匙开一把贫困的锁。

所以,“精准扶贫”,一是要精,投入贵精不贵多,二是要准,找准目标,找准定位,找准方法,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避免乱扶贫、瞎扶贫,避免扶贫囫囵吞枣、“珠混鱼目”、“吃大锅饭”,避免“胡子眉毛一把抓”。“精准扶贫”就是用最少的资源,求得最大的扶贫效益。这就要求基层党政干部,作为党和政府的眼和耳,必须做到识真贫、知真贫,做到对辖区每家每户、每一个人的贫困原因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有针对的做到对症开方,对症抓药。

当然,四川要想做到“精准扶贫”,让川版的“精准扶贫”“叫座叫好”,还必须消除个别地方、个别党政干部对贫困这顶帽子的依赖。在一些地方,戴着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的帽子,他们并感觉不到羞耻,而是把贫困的帽子当成了“皇冠”。因为不管哪一级的贫困,都会获得上级的扶助,以至于一些人不知其耻,反而是乐在其中,这是扶贫的跑偏。所以,对于四川来说,要想做到“精准扶贫”,还必须严格落实扶贫攻坚的责任制,按照省委部署推动责任层层落到实处。特别是一级级要立下脱贫的“军令状”,对完不成扶贫任务的地方领导要进行责任追究,以此倒逼党政干部真扶贫、扶真贫。

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扶贫攻坚也是如此。“精准扶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所以必须制定时间表,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的扶贫。在这一方面,成都精准到村到户,每年完成100个相对贫困村脱贫的扶贫步骤值得借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