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铃薯是北方城镇居民冬季的主要实用蔬菜之一,在冬储菜的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要的份额。但其储藏期间,经常受到马铃薯干腐病、环腐病、软腐病、黑心病等危害造成损失。北方冬季马铃薯储藏期间,这些病害往往会不同程度的发生,轻者导致薯块零星腐烂,重者引起烂窑,造成较大损失。
症状特点:马铃薯储藏期间病原不同,类别不一,发病症状特点也不一致。干腐病:开始时薯块表皮局部颜色发暗、变褐色,以后发病部略微凹陷,逐渐形成褶叠,呈同心环文状皱缩;后期薯块内部变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最后薯肉变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缩、干腐、变轻、变硬。软腐病;发病初期薯块表面出现褐色病斑,很快颜色变深、变暗,薯块内部逐渐腐烂;条件适宜时,病薯很快腐烂;干燥后薯块呈灰白色粉渣状。环腐病;初时薯块表面无明显症状,储藏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皮色稍暗,有时芽眼发黑,有的表面龟裂;割切病薯块,可见维管束呈乳黄色或黄褐色的环状区域,重者可连成一圈;以手挤压,沿黄色维管束部分溢出乳黄色黏液(菌浓);重病薯块病部变黑褐色,用手挤压薯皮与薯心易于分离。黑心病;发病薯块表面症状不明显,质地不变软,薯块内部颜色变深、变暗,呈黑褐色略显放射状的病斑。
病原及发生规律:干腐病;为多种真菌侵染致病,薯块内部的空腔处产生霉层病菌可产生无色弯曲分生孢子。软腐病由薄壁菌门欧氏杆菌的3种细菌侵染致病。环腐病:病薯切面维管束溢出的乳黄色黏液含有大量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黑心病:储窖内温度过高引致发病。
马铃薯储藏期间病害病菌的菌体、分生孢子等可在土壤和薯块上越冬,也可在病残体上、储窖内和盛装容器上越冬。其中干腐病抗逆性较强,存活时间长;环腐病病菌和软腐病均可随种薯带菌而传病。在储窖内,病薯上产生新的病菌,可进行反复侵染,加重危害。
马铃薯储藏期间病害发生与薯块带菌量关系密切,储窑内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很重要,尤以温度和通气为关键。总体上,储窑温度在5-30度范围内均可发病;15-20度为适宜温度,而25-30度伴以潮湿条件易引起薯块腐烂。在储藏初期,薯块生活力和呼吸能力较强,往往因通风不良而使薯块处于缺氧状态此条件利于耐氧性病原细菌生长。
防治措施:防治马铃薯储藏期病害,应采取预防为主,从大田收获,入窑和储藏等把住各个环节,进行综合防治1种植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基地,因地制宜选种综合抗病良种。对于环腐病应在播种时进行切刀消毒,避免切刀传病。2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肥和钙肥增强抗病性;生长后期,加强检查,及时拔出病株;防治地下害虫,减少传病机会。3注意安全收获,在土温低于20度的时候收获避免薯块机械性损伤。4、控制储藏条件,收获后晾酾1-2天待薯块表面干燥后入窑储藏;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避免薯块表面潮湿和窑内缺氧,减少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