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市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安置点见闻

发布时间: 2015-03-23 16:43:10  |  来源: 贵州日报  |  作者: 韩宗玉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移民安置点 移民就业 移民搬迁 六盘水
  一栋栋崭新洋气的楼房比肩而立,村民们在自家经营的店面里招揽顾客,唱起“生意经”。街面上说笑声、叫卖声不绝于耳,这是近日记者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堕却乡新街上见到的一幕。

当天,在村民赵发英家经营的家电卖场里热闹非凡。“老板,这个电视柜是新款吗?”“这件冰箱多少钱?”……进店询问商品的顾客络绎不绝,老板赵发英一脸喜色,忙着给顾客解答问题。

搬迁到安置点以前,赵发英说起村子以往的面貌,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以前路不好走,条件差,好多年轻人宁愿在外面打工,也不愿意回来。”原本住在朗树根村的赵发英一家,自搬迁至新安置点后,不仅建起了5层的小洋楼,还利用自家门面做起了买卖。

在移民搬迁户中,除了开店面的,还有不少村民搞起了运输、建筑、装修等活路,让他们欣喜的是不仅有居住条件的改善,连就业也连带解决了,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村民毛二平一家以前在老家靠种植玉米、水稻为生,一年下来也仅能填饱肚子。因为距离学校太远,自己的孩子也只能和周边小伙伴们一样,到了8岁才能入学。

自从搬迁到安置点后,孩子们上学仅仅几分钟的路程。毛二平自己买了辆农用车跑起了小本运输的生意,一年净收入就将近5万元。妻子也参加了乡里前不久组织的技能培训,今年准备种植中药材。

据堕却乡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乡在落实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中,结合当地实际,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平场,统一开挖基础,农户自建”的原则,对堕却、龙滩等7个村寨的104户农户,通过建设小城镇进行集中安置,成功打造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移民搬迁街。

为了确保移民“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堕却乡也通过低保、养老保险等保障措施,解决部分移民生活困难;加大产业化项目、技能培训等扶持,通过引导移民到企业就业、门面经商等“造血”措施,增加就业,真正让移民的日子迈上小康的路子。

在水城经济开发区扶贫生态移民示范园,则是另外一番光景。大型机械轰隆作响,上千建设大军紧锣密鼓地施工,一幅热火朝天、全速推进的施工场景令人振奋。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示范园当保安的陈文军一家在这里也有一套房子。“这房子里已装好了水电,粉刷了瓷粉,要求不高的话,搬来即可入住。”陈文军笑着介绍,“今年准备搬过来住,享受下在家门口上班的日子。”

据了解,该移民示范园位于水城县董地乡文阁村,总投资2.6亿元,包括大型农贸市场、医院、学校、幼儿园、敬老院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共实施生态移民5000户,涉及水城县33个乡镇,工程分三期进行安置。

“扎实抓好移民创业、就业工作,打造‘居中有商、商中有居’的特色移民安置点模式,实现移民新区和工业园区的无缝对接。”据水城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副主任明亮介绍,示范园的移民安置最大亮点是在‘特’字上做文章,挖掘本土民族文化资源,与特色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自201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六盘水也紧紧围绕这一工程做起了大文章,打造群众“幸福家园”。

盘县石桥镇安置点,通过大力打造“世界古银杏之乡”和“贵州最具魅力民族村寨”两张名片,开展移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近500人在建筑、餐饮等行业实现了就业,人均收入由过去不足4000元增至现在的7000多元;

水城县果布戛乡结合“3155工程”,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移民不仅将土地流转给企业种植茶叶、核桃等经济作物,又到产业基地当起了产业工人,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促进了移民增收……

2014年,六盘水新建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7个,安置农户3087户,总投资8.85304亿元。今年第一批下达计划的4个安置点正在进行房屋主体建设,预计今年4月份完工,移民有望早日实现安居乐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