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林晖、陈春园、许雪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出千万减贫任务。完成这个任务难不难?如何避免贫困县“戴穷帽子过富日子”?扶贫开发还有哪些新办法?就此,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接受了记者采访。
千万减贫任务:有压力也有动力
记者:面对1000万的年度减贫目标,作为国务院扶贫办主任,您是否感到巨大压力。
刘永富:2011年,国家调整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扶贫标准。按照新标准,四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200多万,取得了巨大的减贫成效。但减贫也是有规律的,达到一定规模后,难度会边际递增。可以说,条件稍微好点的地方基本都脱贫了,剩下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难度确实比较大。
不过,今年工作的有利因素也在增加,比如去年完成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摸清了贫困底数,有助于推进更细致的精准扶贫。各地各级向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基本实现了对贫困村的全覆盖,建好了精准扶贫的“管道”,帮助贫困群众分析致贫原因,找准脱贫门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出台了一系列扶贫领域的改革举措,如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约束机制、改革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将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改革红利,助力完成减贫任务。更重要的是,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不断强调扶贫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求把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可以说,完成今年的减贫目标,我们有动力,也有压力,更有信心。
贫困县不能把“扶贫”当副业
记者:社会一直关注部分贫困县存在“戴穷帽子过富日子”的现象,如何解决?
刘永富:这主要是由于考核机制不完善、对贫困县没有约束机制导致的。2014年,中组部、扶贫办联合印发了改进贫困县考核工作的意见,把扶贫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让扶贫不再是贫困县干部的“副业”,而是真正的“主业”。此外,还出台了贫困县约束机制,明确贫困县必须作为、提倡作为和禁止作为的事项,对贫困县的行为做出限制,确保贫困县要把更多资源投入扶贫开发。在禁止作为方面,包括不准搞华而不实的标志性建筑、形象工程、景观景点,不准搞奢华铺张的庆典、会展活动等。今年,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考核约束机制的落实,也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推动更多企业“承包”扶贫任务
记者:去年,万达集团与贵州丹寨县签订的整县脱贫协议备受关注,今后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承包”扶贫任务?
刘永富:万达集团从1994年开始就参加地方定点扶贫工作,一直积极参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去年扶贫日后,万达集团响应国家号召,开始包扶丹寨县,探索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新方式。万达集团承诺,将在5年内至少投入10亿元,帮助丹寨县人均收入翻番、实现整体脱贫。在产业方面,选择当地多数农民从事的土猪养殖和硒锌茶叶种植两项,全县所有贫困人口都无偿入股养殖场并享受分红,硒锌茶叶采用订单收购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对于丹寨县的技校毕业生和农民工,还优先录取到万达集团或合作企业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启动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工程,总结推广万达集团包县扶贫经验,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新时期扶贫攻坚。
在中央企业方面,将和国资委合作,组织68家中央企业,用3年左右时间,帮助解决14954个贫困村缺路、缺水、缺电问题。在民营企业方面,已经与全国工商联达成初步意向,动员全国至少100家民营企业帮扶一批贫困村,力争3年内使这些贫困村整体脱贫。
新能源产业或成助力脱贫新亮点
记者:除传统农业、特色农业外,还有没有一些新手段、新办法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刘永富:我国许多贫困地区自然条件特别恶劣,有近300个贫困县属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限制开发县和禁止开发县,传统的农业产业发展难。特别是近年来,那里传统产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挑战,增收门路少,严重制约了脱贫致富步伐。
与此同时,这些地区有着较好的新能源发展条件,适合发展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产业。近年来,扶贫系统和能源系统在安徽、河北、宁夏等省区开展一系列试点工作。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受环境制约因素小,增收稳定,既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够增加贫困家庭的资产性收入,是经济新常态下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的一个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