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精彩故事】太行深处的中国梦

发布时间: 2015-02-03 09:41:45  |  来源: 中国广播网  |  作者: 杜嗣琨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李会林 故事 养殖场 山场 新闻纵横

央广网涞水12月28日消息(记者杜嗣琨)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河北省创新扶贫开发办法,运用市场手段,发展股份合作制。今年全省投入扶贫资金360亿元,帮助10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冬日的午后,太行深处仍然很寒冷。位于太行山深处河北涞水三道港村的悦驰养殖公司刚出栏的生猪正被过称装车。村支书李会林在一旁忙前忙后地操持着,脸被冻得通红、却还带着笑。

三道港,这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子,距离县城开车都要两个小时。村里215口人,人均年收入长年不足400块钱,为了生计,村里人曾下煤窑、当壮工,二十多年过去了,同样的路还在重复。

李会林:很穷,人们最怕两件事情,一个是开学,一个是婚丧嫁娶。”

支书李会林看着村里的孩子交不起学费,媳妇娶不进门,心里急呀。当他得知北京森恒公司要到涞水扶贫投资,硬着头皮,缠上了公司老板。

李会林:净跑北京,我一开始有辆破夏利,一个月跑1万公里,一个礼拜两趟北京,就为了招商。

企业终于被这个朴实而又坚持的山里汉子打动了,决定以每亩150元的价格买断三道港村2000多亩山场搞养殖。消息一传出,村子里炸开了锅。

李会林:我们开会说这钱怎么分。有的说我们大伙儿一分就完了。

多年在外打拼、见过世面的李会林却琢磨着,把2000亩山场作为股份入股公司,在村民大会上,他说,给点钱过过年的扶贫方式不能重复了。

李会林:救急救不了穷。你会过的,也就是才能花三年五年,不会过的可能一宿就光了。

有人支持李会林,反对的也不少,甚至父子、夫妻间都有了不同的想法。39岁的张进会想着,钱攥在手里最踏实。

李会林:现花上钱了不是,没有考虑别的。

而张进会的父亲张文珍却是股份制的支持者。

张文珍:当时给你俩钱,花了没有了,如果实行股份制了,这是长远利益。

为了说服村民,李会林嘴皮磨破了好几层。说到这,李会林抬起右手轻轻擦拭眼角,声音有些哽咽。

李会林:村民大会开了5次,大会小会开了无数次。老百姓说我无利不起早。

记者:他们说你无利不起早,你也不生气?那怎么想的?

李会林:他们说的是对的,我就有一个目的嘛,我的目的就是想把这个事儿干成。这件事儿就是把猪场建起来,让老百姓不出村就能挣到工资,能养家糊口,这是其一;其二,将来猪场正式运营起来以后,我准备把全村老的年轻的能干活的都纳入进去,让每人每天都有活儿干,都有饭吃。

记者:把这个事办好,就是让老百姓过好?

李会林:对,对,一直没有放弃过。

在李会林的力推下,村民们终于同意实行股份制。根据约定,三道港村以土地、山场入股,利润各占50。然而,新问题又来了,由于投入过大,企业一度放弃投资。

公司总经理孙宝久:尤其这个村的沟很窄,没有大面积的平整 土地,全靠放炮炸,边炸边清理,边填沟,所以越投入越多,越投入越多,预算准备投入3000万就完事,现在6000万了。

李会林一听可急坏了,这次,他连闯了镇党委书记、副县长和县委副书记的办公室,要政策、要资金,说什么也要留住企业。

涞水县扶贫办主任丁树才:把想法和县里一说,县扶贫办非常支持,领导和企业打招呼,县里给资金项目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几经周折,涞水县悦池养殖有限公司终于建成,今年,养殖场生猪出栏量达到了8000头,李会林盘算着,再过两年村里人就可以拿到分红了。说到这些,他满脸的兴奋。

李会林:最低,一人(分红)5000到30000块钱,这是最少,最低。

虽然目前还没分红,养殖场已经在解决村民就业,不少村民都在养殖场打过短工。十多个正式工,拿到了稳定的工资。37岁的张苏红一家六口,因为她身体有残疾,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得靠丈夫打工挣钱,日子过的很艰难。村里为了照顾她,让她在养殖场当库管员,张苏红头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苏红:一开始1500,慢慢涨到2700,我觉着挺有奔头的,我觉着我也是有用之才。

马上要到年底了,深山里的三道港村,空气里弥漫着喜庆的味道。村支书李会林说,这一年收益不错,而对于未来,三道港也有自己的梦。

李会林:习主席提出唱响中国梦,我们三道港也有自己的梦,把三道港村的穷帽子摘掉,就是老有所养,少有所管。将来孩子上学了,咱们可以给学校买个面的车,专人接送。将来老了,我可以建个小院子把人们组织起来一起住,再找两个人伺候他们。这个我想的可能天真一点,但是我想不会是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