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海省将实施十项精准扶贫工程

发布时间: 2015-01-21 11:42:50  |  来源: 青海日报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精准扶贫工 青海 特色产业

(原标题:精准扶贫今开启——2015年我省将实施十项精准扶贫工程)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扶贫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的开启之年。根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2015年目标任务是:年内减少贫困人口20万以上。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幅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实施精准扶贫工程。要重点围绕以下扶贫工程推进扶贫工作。一是干部驻村工程。在1622个贫困村派驻1622个驻村工作队,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确定干部联户帮扶贫困村内13.57万户贫困户。明确驻村工作队职责任务,制定支持、保障和激励政策。二是教育培训工程。重点围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两后生”职业教育培训和资助贫困大学生、藏区贫困家庭高中学生,组织实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职业学历教育补助、藏区“双千工程”和“青春创业扶贫行动”等项目。三是金融扶贫工程。贯彻落实国家5部门《创新发展扶贫小额信贷的指导意见》,扩大5万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规模。今年计划投入资金5亿元,采取竞争入围方式,打造1个金融扶贫示范州、10个金融扶贫示范县,力争撬动资金规模达到20亿元。同时在西宁、海东9县启动中和农信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四是易地扶贫工程。计划投入资金5.1亿元,采取就近就地搬迁、进城搬迁和自主搬迁相结合方式,实施易地扶贫项目97个,搬迁安置10067户、45539人。按照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美丽宜居、特色鲜明的思路,建设50个易地扶贫搬迁示范村。五是电商扶贫工程。在全省10个县选择“有上网技术条件、有产业开发基础、有村站点、有物流条件、有积极性”的20个贫困村,全省选择2—3家有成熟网络网点、固定消费群体的企业,采取贫困村自建和依托企业网络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首批电子商务扶贫试点。六是旅游扶贫工程。安排资金3000万元,采取质押形式撬动银行贷款1亿元,在全省选择50个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采取整村推进、加大投入、强化培训、营销宣传等措施,帮助贫困群众积极参与旅游产业开发,增加收入、提升能力。七是光伏扶贫工程。安排资金1亿元,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融资相结合方式,在7个县的30个贫困村开展光伏扶贫试点。为我省全方位开展光伏扶贫探索路径。八是构树扶贫工程。在西宁、海东、海西各选择1个县开展杂交构树科技扶贫试点。引导企业进行一体化开发,推进杂交构树产业化经营,建立与贫困农户联系紧密的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提高组织化程度。九是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计划选择400个贫困村,通过实施创业培训,为每村培养2名致富带头人,使致富带头人形成创业致富能力,带动贫困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增收致富。协调相关金融机构开发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对致富带头人回乡创业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十是龙头企业带动工程。计划安排资金2000万元,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市场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紧密、产业符合地区规划布局的100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和100家扶贫示范合作社,通过协调金融机构融资支持、扶贫贷款贴息等政策措施给予有效扶持。

——继续推进片区扶贫攻坚。一是推进两个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实施。2015年是片区扶贫攻坚规划实施的决战之年。各地要对实施规划的项目梳理分类,把实施规划与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严格按照时间进度推进规划项目,确保政策、资金和项目落地。项目投资总规模7.76亿元的国际农发基金扶贫项目今年5月份将全面启动实施,项目实施管理标准严格,程序繁杂,西宁、海东两市和有关县(区)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项目按照外方工作要求和国内项目管理规范扎实推进。我们已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和督查。二是推进省域内特殊类型扶贫攻坚。继续加大省域内6个特殊类型地区扶贫攻坚工程推进力度,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总结推广“班玛经验”和“同德模式”。研究将玉树囊谦、曲麻莱两县、海东化隆县、祁连山生态保护区和天峻县木里煤田环境整治地区纳入区域扶贫攻坚工程。

——继续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围绕全省十大扶贫特色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在全省实施320个整村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全面完成“十二五”扶贫整村推进任务。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规模,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以工商资本投资为主体,建设以黄河流域冷水渔业、海南草畜联动、班玛藏茶等为主导产业的扶贫产业试验示范园区。以2014年扶贫日捐资为牵引,创新机制,大力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