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会备灾救灾工作简介

发布时间: 2015-01-21 10:01:25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蔚力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民政部,扶贫,中国红十字会,人道主义,主要任务,第一时间,救助

中国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备灾救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红十字会的光荣职责,是中国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工作。长期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及国际重大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在“救灾”方面不断加强,在“防灾”方面不断探索,以实际行动“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凸显了作为政府人道领域助手的作用。

中国红十字会在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及时考察灾情,对灾害进行评估,了解灾区需求,视灾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救助活动;与政府卫生防疫等部门配合,组派医疗队赴灾区开展医疗防疫等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防止疫病流行;向灾民宣传灾后自救、防灾避险及防疫防病常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依法开展募捐,并及时将募捐款物发放到灾民手中;开展灾后重建,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此外,我会还大力发展旨在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的社区备灾项目,防患于未然。

在中国红十字会的救灾工作中,十分强调“第一时间救助”的理念,要求救灾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考察灾情,物资要在第一时间送到灾民手中。为此中国红十字会不断建立和完善备灾储备机制,按照我国大陆地理分布情况,总会分别在杭州、孝感、沈阳、成都、广州、西安建成了6个区域性备灾救灾中心,湖南、安徽、江苏、云南等15个自然灾害频发的省级红十字会也建立了备灾救灾中心,此外还有30多个地(市)县级红十字会建立了备灾仓库,初步形成了中国红十字会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大大增强了红十字会的灾害应急能力,加快了红十字会的应急反应速度。在此基础上,中国红十字会不断加强筹资力度充实备灾储备,目前,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每年的备灾储备物资价值就达到了6000万元。

2008年初国内部分地区遭受了突如其来的冰冻雨雪灾害袭击,各级红十字会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在第一时间动用储备物资向灾区提供援助,仅总会在灾后第一时间就向灾区提供了近33.75万件棉衣被和7953吨粮食,全国受灾省红十字会共派出救灾工作组991组次、救灾工作人员8267人次、红十字志愿者25853人次投入救灾工作,在调拨常规的御寒衣被、粮食等物资基础上,还为断电地区群众紧急采购调运了蜡烛、发电机等物资设备,向滞留人员提供方便食品、饮用水等救助,在第一时间为保障灾区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做出了努力。与此同时,各级红十字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动募捐,2008年雪灾灾害期间,全国各级红十字会共募集救灾款物超过2亿元人民币,在紧急阶段向灾区投入救助款物价值1亿多元,数百万受灾群众受益,极大地缓解了灾区困难,有力地协助了政府工作,同时在中华大地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作为国际红十字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在国际红十字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增强。我会常年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向受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紧急人道救助,每年约20多个国家,捐款总额都在600万元以上。近年来中国红十字会在印度洋地震海啸、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巴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给予了及时的人道主义援助和支持。特别是在印度洋地震海啸的救援行动中,中国红十字会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共接收海啸捐款、物资价值4亿多元人民币。向印尼、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泰国、印度等11个国家提供了紧急援助,并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尼、泰国、缅甸五个国家开展重建工作。

目前,全国6700多名专职红十字工作人员,2400多万会员,113万红十字志愿者正在不断努力,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向广大灾区群众提供帮助。实践证明,中国红十字会参与的灾害救助工作,减轻了灾区人民的痛苦,传播了人道主义精神,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增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中国红十字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