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贵阳12月15日电(记者 周娴) 贵州扶贫办主任叶韬15日表示,从2011年至今贵州省已累计有14个县366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在全国扶贫工作考核中,贵州取得了扶贫绩效考核全国第二的成绩。
贵州省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扶贫开发是贵州的最大民生。近年来,贵州省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模式,实施精准扶贫、驻村帮扶、贫困县考核等措施,扶贫体制机制改革创造了“贵州经验”。
贵州扶贫建档立卡、驻村帮扶工作在全国实现了“两个率先”。贵州通过建档立卡共识别出贫困乡镇934个、贫困村9000个、贫困人口745万人;全省共有11590个驻村工作队在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贫困县考核、减贫摘帽和项目资金“三项改革”走在全国前列。贵州省率先在50个重点县实行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从2011年至今已累计有14个县366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
小额信贷、雨露计划、生态移民“三个品牌”建设为全国作了示范。通过金融扶贫模式,2014年完成贫困农户小额信贷78多亿元。
通过推动职业教育进园区、进工厂和进农村,全年已完成20.8万人培训。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中,2014年通过扶贫项目资金帮助6.6万贫困人口“挪穷窝”。
对口帮扶、定点扶贫、集团帮扶“三类帮扶”成效明显。贵州省8个受帮扶市(州)与8个对口帮扶城市在共建产业园区、旅游发展、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干部选派培训方面的合作全面深化,31个中央单位在贵州省50个重点县开展了多形式、多层面的定点扶贫工作。
2014年7月31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上給予贵州扶贫开发工作“抓得细、抓得实、抓得紧”的评价。
据悉,2015年贵州省计划减少贫困人口130万人,新增10县160乡(镇)减贫摘帽,50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个百分点。
叶韬表示,2015年是扶贫开发工作新的体制机制运行之年,贵州扶贫攻坚将坚持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实施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绿色扶贫、集团扶贫、对口扶贫,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分散式”扶贫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扶贫转变,力争创造出更多的“贵州经验”,为与全国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