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桑植县有效整合涉农资金 强力推进产业扶贫

发布时间: 2014-10-30 11:23:2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务院扶贫办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湖南桑植 涉农资金 产业扶贫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边陲,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全县总面积3474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场),553个村(居)委会,47万人口。以土家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2%,农业人口占88%。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26元,县本级财政收入2.88亿元。全县有贫困人口12.1786万人,贫困发生率达30.1%。桑植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特困片区县、比照享受民族自治地方有关优惠政策的县,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

贫困是桑植最大的县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提出了“产业扶贫、工业兴县、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始终把扶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中办发〔2013〕25号文件出台后,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树立了“抓扶贫就是促小康、抓扶贫就是惠民生、抓扶贫必须抓产业”的工作理念,及时出台了《关于转变方式实施精细化扶贫的意见》(桑发〔2014〕6号),坚持产业扶贫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大胆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整合涉农资金,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

一、围绕精准扶贫科学制定规划

县委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了全县精准扶贫的“四个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项目区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基本公共保障规划)“四个方案”(政策整合方案、资金整合方案、贫困村实施方案、年度实施方案)。产业发展规划重点编制了蔬菜、茶叶、烟叶、林业经济、畜牧水产养殖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做到了现有基础与发展目标相结合,体现了规模和特色,明确了各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产业链条构建、市场拓展和实施步骤等,充分考虑到了农民增收项目。产业项目区规划打破了行政区域界限,按地理位置、交通区位、土壤及气候条件划分,以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基本产业薄弱但发展潜力较大为标准,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适度规模,配套基础设施,实行项目统一规划,资金统筹安排,分年板块推进,增强片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围绕产业扶贫整合涉农资金

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板块推进,围绕“稳步发展烟叶、巩固提高油茶、优化提质茶叶、做优做大蔬菜、重点突破大鲵”的产业发展方向,2014年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国土、畜牧、能源等部门资金1.69亿元,产业基地建设惠及14个乡镇114个村12913户47511人(其中高寒山区产业基地建设惠及5个乡镇57个村8264户29256人),惠及农民当年可净增人均纯收入235元左右。

目前,整合的涉农资金已到位80%以上,烟叶种植面积达4.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5.1万亩、养殖大鲵52.6万尾,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新造油茶1万亩、新建茶叶基地1万亩,均完成年度计划;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4家,直接从业人员1807人,惠及3.99万农户,其中贫困户近50%。官地坪镇会马洛村原来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通过去今两年的高寒山区扶贫项目支持,重点发展烟叶生产,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

三、围绕提升效益实行以奖代补

为促使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并形成产业链条,除扶贫资金、整合的涉及资金、金融扶贫贷款支持以外,县政府还出台了《桑植县2014年农业主导产业财政奖补方案》(桑政办函〔2014〕28号),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市场建设、品牌建设、产业乡镇等成效显著的,分项分类由县政府实行奖补,奖补资金总额度不低于500万元。

四、围绕持续推进强化保障措施

全县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到2020年,为了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产业扶贫见成效”,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强化了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2014年县财政安排本级扶贫开发专项资金500万元,比2013年增加了2倍,以后随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

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从2015年起,围绕贫困村、贫困户和产业片区的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和基本公共保障建设,整合相关部门资金要达到50%以上。

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建立完善乡村合作、村企共建、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完善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直单位组队驻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完善扶贫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的实施运作监管机制,严肃查处资金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四是严格责任考核。明确县直部门和乡镇的扶贫责任,严格督查考核,对精准扶贫各项任务的完成和资金整合落实情况实行月督查、季讲评、年考核,并列为乡镇和县直责任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各级干部工作绩效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国务院扶贫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