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社会合作处 科技扶贫培训作特色

发布时间: 2014-10-14 15:23:5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扶贫办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浙江农林大学 社会合作处 科技 扶贫 培训

浙江农林大学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自我国实施结对帮扶工作以来,该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才、学科技术优势,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有机结合,为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以结对帮扶乡镇为重点,全方位支撑乡镇的新农村建设

浙江农林大学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与浙江省庆元、兰溪等地多个乡镇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初步形成了项目引导示范、产业帮扶见效的扶贫工作思路。在与庆元县贤良镇的结对帮扶过程中,5年来共投入建设资金 300 多万元,重点实施了淡水养殖、毛竹、锥栗、农家乐、高山蔬菜等5大产业帮扶项目,在贤良镇形成了种、养、游结合的社会经济发展新格局。对当地新农村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辐射影响效果。

该校积极开展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协助建立了庆元锥栗专业合作社、方竹笋专业合作社各一个。在充分调研庆元县贤良镇区位与优势的基础上,开展以休闲旅游产业为纽带,协同锥栗、竹产业、大鲵等养殖产业、农家乐休闲产业共同发展,加快贫困村新农村建设。调动各方力量,集中捆绑各路资金,加大对贤良镇7个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扶持。同时,通过科研攻关,解决了锥栗提质丰产和保鲜加工技术,使庆元全县锥栗收购价格从2009年以前的6元/Kg左右上升到2013年的15元/Kg左右,并实现亩产量翻番,贤良镇3000多亩锥栗实现亩均增产值1200多元,建立了方竹笋用林示范基地320亩。现已初步形成了夏秋季笋用竹、“天堂山”锥栗等区域特色品牌和特色产品。

该校还根据部分欠发达乡镇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山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淡水养殖,生态性、高附加值特种养殖初具规模,已形成以娃娃鱼养殖为特色和龙头,石斑鱼、石蛙繁育为重点的淡水养殖规模,建成集科普展示+实践教学+规模经营+绿色仿生于一体功能综合基地(全省首家农民股份制大鲵养殖合作社),特种养殖项目共投入资金220余万元,合作社2013年统一回收值达到120余万元,带动36户低收入养殖户户均增收3万元,在全省产生了较大的示范效果。

二、 以科技服务地方为抓手,全面服务全省欠发达地区

200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校依托学科特色优势,以个人科技特派员,团队科技特派员、法人科技特派员及跨区越科技特派员四种形式,在浙江省和贵州的黔东南开展全面的科技扶贫与技术帮扶工作。目前,已累计向全省15个经济欠发达县(区)19个欠发达乡镇派驻了153人次的个人科技特派员,已组建了18个团队科技特派员和1个遂昌法人科技特派员,增加了贵州省跨区域科技特派员2名,探索形成了个人特派员结对项目、团队特派员服务产业、法人特派员支撑全县的科技特派员扶贫工作体系。已连续1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派出单位荣誉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共扶持发展了园林花卉、竹产业、水果、肉牛养殖、竹木加工、农家乐等39个专业合作社,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630余期,培训农民2.8万人次,为山区培养了一批掌握实用技术的现代农民,通过实用技术推广,在婺城区箬阳乡、遂昌县蔡源乡、泰顺县黄桥乡、遂昌县高坪乡、泰顺县洲岭乡、青田县季宅乡、柯城区七里乡、衢江区举村乡等乡镇发展山地特色产业,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多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在该校法人科技特派员对接单位遂昌县服务过程中,合作承担了“毛竹低产低效林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关键技术推广”国家星火重点项目、 “优质阔叶用材树种资源培育关键技术中试与示范”国家农业成果转化项目等35项,进入生产应用阶段的有12项。其中,该校与遂昌县联合攻关实施的“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一成果已开发出7大系列300多种产品,成果辐射到浙江衢州、遂昌及福建建瓯等地,形成了竹炭产业集群,在竹产区建成20多条竹炭示范生产线,年产竹炭10万吨,产值20多亿元。呈现了产业提升、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特派员获益的多赢局面。

2012年起,在科技部统一安排下,该校在贵州的黔东南开展跨区域科技扶贫工作,在黔东南石漠化区引进香榧等木本油料产业,目前已建设香榧良种繁育基地一个,面积300亩,推广种植香榧3000亩,引种的香榧大苗已开始结果,帮扶已初见成效。

三、以科技扶贫培训为特色,支持全国重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农林类高校,浙江农林大学充分发挥学校在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三农”发展培养实用人才。学校建有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浙江农民大学、浙江省扶贫干部培训基地等多个与扶贫培训相关的培训平台。学校承担浙江省“扶千名人才、促千村发展”计划,面向欠发达地区农村适龄青年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经过8年时间的发展,已先后培养了农民大学生460人;2011年起开办的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提升班,三年共招收领军人才提升班四届学员237人,首届学员63人已于2013年毕业,现在校生174人;近5年,学校先后开办各类短期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班300多期,发放各类科技资料5万多份,培训各类农业骨干超过1.4万人,为支撑浙江现代农林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国务院扶贫办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