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创业办公室 扶助贫困妇女

发布时间: 2014-10-14 14:45:5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扶贫办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母亲创业办公室 贫困妇女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母亲创业办公室主要负责妇女创业就业公益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包括妇女创业技能培训、妇女创业项目及妇女、家庭、社区可持续发展等综合扶贫项目的实施。

其中1996年设立的“母亲创业循环”是主体公益项目,该项目始终围绕中央扶贫工作部署,帮助贫困妇女通过创业就业,实现脱贫致富。项目以“小额借款,入户扶贫,循环使用”的方式,陆续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城乡开展。截止到2013年底,循环金本金已增加至3500万元,滚动投入扶贫创业资金1.7亿元,帮助30余万农村妇女脱贫致富,帮助3万余名下岗妇女创业就业。

为提升妇女全面能力,推动家庭及社区可持续发展,项目办还形成了一系列以提高就业创业技能,提升综合生活水平为目标的重点配套项目,如“玫琳凯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可口可乐520计划”和“水库移民妇女发展项目”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从经济上给10万受益群体以资金支持,更是使她们的能力和信心得以建设和提升,从而推动了个人、家庭及社区的健康良性发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母亲创业办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严格把控项目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工作特点:一是注重实际调研,一切从贫困妇女、儿童及家庭实际需求出发。二是加强项目管理的制度化、公开化、专业化、透明化,借助外力发挥内力,打造项目品牌;三是加深合作,与多家企业和组织形成互动共赢局面,拓宽妇女扶贫领域。

保证项目持续健康发展是母亲创业办的项目实施宗旨。在充分整合资源的条件下,办公室对项目执行中的关键点重点控制,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不断改革和创新,形成具有妇联特色的扶贫开发模式。

(一)实施主体创新:突出性别特点,贫困妇女成为项目实施主体。重视女性精神的独立自主,逐步帮助其实现思想精神经济都相对独立的新时代女性。

(二)运作模式的应用创新: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依托村办、乡办龙头企业、协会,注重整合资源,“捆绑式”减贫扶贫,多个项目一起进村。

(三)管理方式创新:将宣传、培训、制度化管理相统一,加大宣传,借力培训。信息自上而下公示,接受包括基金信托人、捐赠者、媒体、公众等多层面、全视角的监督和评估。

(四)执行过程创新:执行层重点放到县乡以下妇女组织,采取自上而下签署项目实施协议的方式,明确各级权责,建立一对一管理体制和信息反馈制度,设立项目“专家委员会”,项目执行过程更条理化、透明化、科学化、专业化。

(五)扶贫方式创新:立足市场,把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妇女就业技能作为加快转移、促进增收的基础工程。主动服务,把减少盲目流动、降低转移风险,作为推动贫困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劳动力转移输出服务机构,帮助妇女安全转移。开发项目,拓宽渠道就地转移。为满足妇女不同就业需求,不断拓展转移就业空间,通过招商引资、开发适宜妇女从事的项目等,切实帮助家庭负担重、进城务工有困难的贫困妇女转移就业。打造品牌,提升质量有效转移。区域协作,互利双赢联动转移。强化维权,以人为本稳定转移。培树典型,宣传表彰引导转移。加强扶持,返乡创业带动转移。

通过多年的项目实施,以“母亲创业循环”为主的系列公益扶贫项目取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上,贫困妇女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发挥主动性和特长,实现了脱贫增收的基本目标。2010年农村项目户年平均收入实现投入本金的1倍以上。

社会效益上,一是解放当地贫困妇女的思想,改善她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二是营造诚信氛围,增强了村民的诚信和市场意识;三是抑制当地高利贷行为,对社会稳定和农村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四是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母亲创业循环”为主的公益项目的实施,培育了一批地方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一家一户小群体,千家万户大规模”的格局,使分散单个的贫困妇女进入产业化行业,提高了当地的产业化水平。(国务院扶贫办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