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怀村的守护者——邓迎香

发布时间: 2014-10-13 16:19:44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务院扶贫办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农村 致富 贫困 帮扶

邓迎春:女,汉族,1972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小学文化,现任罗甸县沫阳镇董架社区麻怀村村委会主任。

麻怀村隔着一座巍峨大山与乡政府驻地遥遥相望。1990年,邓迎香坐在马背上,爬一山下一坡,两个多小时才到达麻怀村新郎家。

邓迎香看到明明是农历十几的月亮,可要到半夜才能走到自家窗外。麻怀村地处岩山地区,土地资源稀少,山上多是山石。好不容易长熟的蔬菜,村民一清早马不停蹄地送到市场时,早就变成了干瘪的“烟叶”。商贩都不愿来村子做生意。村民只能将牲畜在村里宰割好,再用马匹驮出去卖。大家都清楚,在麻怀谁想搞种养殖,那肯定是头脑发热了。 

路途的折磨不止是邓迎香深有体会。麻怀学生读书苦,最苦是每天要披星戴月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到学校,然后疲惫不堪地饿着肚子回家。外出打工的村民,最心酸的事是只能待在人家屋檐等待亲人牵马匹、背背篼来运行李。

1999年农村电网改造,为了节约成本,方便电网进村,麻怀村主任李德龙提出挖隧道的设想。在实地踩点过程中,村民意外发现“广山坡”半山腰上有一个40多米长的溶洞,溶洞北端刚好连接着麻怀村。经过与村民协商,大家一致同意以溶洞为突破口,挖一条通往麻怀村的隧道。

村两委带领麻怀村民,从山的两侧顺着溶洞水流方向锄刨肩拖,一锄一铲。邓迎香还记得当隧道通的那会,最初只是一个小孔,队伍两边人把手拉在一起。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隧道基本打通,足够把电杆抬进村,麻怀村终于可以用上电了。但是隧道最窄处只能过人,根本无法通行交通工具。

2006年,邓迎香丈夫袁端林因煤矿事故去世。邓迎香不再外出打工,长居家中照顾两个孩子。狭窄的隧道并没有给麻怀村贫穷闭塞带来多大变化。亡夫之后的邓迎香身边开始有亲戚和朋友劝她离开村庄,断断续续有人给她介绍一些对象。邓迎香看着年幼的孩子,心想:不能再让他们失去母爱啊。

没有上个一天学的邓迎香,只是通过扫盲班认识一些字,但外出打工时她知道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经过几夜的反复思索,她决定在家好好弄这条隧道。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里的一个贫穷小山村,要凭一己之力打通一条两百多米隧道,谈何容易。李德龙被她的想法吓了一跳,连忙劝阻说:“你这个女人不是痴人说梦么?”

邓迎香坚决地说:“不只是说,还要做呢。”

这可气着了李德龙:“你这疯女人。”

邓迎香开始只身一人,用锄挖手刨去挖隧道,可是工程进度比想象的还慢,还要困难。李德龙时常偷偷到隧道附近看她是怎样挖隧道的。渐渐地,他被邓迎香的执著打动了。李德龙也加入到了这个“痴人说梦”工程。数月之后,村两委号召全村上下,老老少少积极响应邓迎香。

邓迎香当起了无偿的“脱产包工头”。她给村民合理分工,两组人三班倒,李德龙和几个村民任安全监管员。她又发动大家集资1500多元购买蜡烛、煤油等照明工具。

由于隧道狭窄,施工的村民只能紧挨着匍匐进洞,用钢钎、铁锤一点点掘土刨石,再用双手接力般将泥石一捧一捧传递出去。

2008年,邓迎香又得到一个苦差事——担任村计生专干。不过,她可以经常到乡里汇报工作了。麻怀隧道是她每次汇报的重要内容。董架乡党委答应帮助邓迎香向县里有关帮扶部门协调资金,重点投入到麻怀隧道民生工程上。

邓迎香如数家珍,2010年环保局两位同志送来三万元帮扶款,民政局也划拨三万元来支持,其他县直机关单位共捐来80吨水泥和其他物资。我们不光靠政府支持,还要乞求村民所有亲戚朋友解囊相助。她动员女儿女婿,把做生意的一万元周转资金捐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外的驾驶员无偿拉沙,全村见证着有钱出钱,无钱出力的真实场面。2011年8月16日,216米隧道及连接洞口的水泥硬化道路终于顺利通车。

从此,这个靠人工完成的高3.5到5米、宽3.9米到5米之间的隧道,拉近了村子和外界的距离,拉近了群众和乡政府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学校的距离,拉近了邓迎香和村民的距离。

血脉相连,心系村民小家连大家。“这条隧道倾注了全村太多人的热情与希望”,邓迎香自豪地说,“‘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有些改变因为真的可以预见和看见,所以我坚持着,现在一大早就有人进村吆喝卖面包、饮料、雪糕了,生活一下子多了很多滋味”。(国务院扶贫办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