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矾:爱心捐资助学 情暖贫困儿童

发布时间: 2014-10-13 16:18:11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务院扶贫办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贫困 慈善 助学 扶贫

一、概况

张矾,女,1978年2月生,是江苏省泗阳县一名从事墙纸经营的个体户。从2010年11月起“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童,到创建“春晖助学”QQ群,成立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网聚了1200余名爱心人士,帮助300名农村贫困学童读书圆梦,孩子们都亲切的喊她“张妈妈”。

张矾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童年时曾因贫困辍学,全家得到一位好心人长达10年的无私帮助,张矾也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完成初中学业。从失学到得到爱心帮助,张矾从小就暗暗立下一个志愿:长大要助贫反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传递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早在2004年,张矾就是“感恩中国”志愿服务组织首批成员。2010年11月,她参加了泗阳县“一对一”爱心助学活动,发现在泗阳农村还有很多家庭贫困儿童面临辍学。为此,2011年11月张矾创建了“春晖助学”QQ群,开设了春晖民间助学网,呼吁更多网友参与爱心接力,向贫困学童传递更多的关爱。自成立助学QQ群后,张矾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帮困助学上,店铺经营交给了雇员打理,过问很少。

2013年,由张矾发起的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正式成立,会员遍布全国各地,成员已经接近1500名,并且还在快速增长,在南京、常州、杭州等地设有募捐分站11个。在张矾经营的墙纸店里,每天从全国各地汇聚来的助学资金、爱心物品,由会员义工分类整理及时发放到被资助对象家中,店面也成了捐助物品的集散地。

“受到别人帮助很幸福,帮助别人更快乐。”这是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全体成员共同的心声。一群“张矾”们用自己的行动善举温暖着一颗颗幼小心灵,诠释着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新华日报》、香港《大公报》、江苏卫视、江苏文明网等主流媒体先后多次报道了张矾的先进事迹。2013年,她获得助人为乐“中国好人”、“江苏省十佳巾帼志愿者”、“江苏好青年”、“江苏好人”、“宿迁市十佳志愿者”等多项荣誉。

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创建之初就确立了“助学帮困”的宗旨,经过多方努力,春晖助学吸引近1500位来自社会各阶层爱心人士的共同参与,他们中有私营企业主、个体经营者、老师、医师、也有公务员,是为了让“泗阳农村贫困家庭学子上起学、上好学”的这个目标与责任把素不相识的志愿者们凝聚在一起。三年多来,春晖志愿者们实地走访了农村贫困家庭600余户,月均下乡家访15次左右,接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商家和企业捐赠助学资金70余万元,各类学习用品6万余件(套)、各类衣服12万余件。截止目前,春晖已成功结对助学300多个贫困家庭的孩子。

二、基本模式与创新做法

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一直以解决“让泗阳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上起学、上好学”为目标,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春晖志愿者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春晖助学”五步资助作业标准流程》。

第一步:信息采集阶段。春晖月均下乡家访15次左右,每次3-5辆私家车,由爱心志愿者组成。贫困家庭孩子的信息来源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自荐。随着春晖助学的深入人心,慢慢的许多家庭都知道春晖,很多都会主动联系寻求帮助。二是推荐。春晖积极地、主动的与周边乡镇中小学校联系,初步采集每个班级贫困家庭情况,每次家访的时候,春晖都会将“春晖联系卡”放到学校,便于沟通与联系。三是随机。遇到一些随机的、突发的求助情况,春晖会走“绿色通道”,及时提供帮助。

第二步:家访阶段。待资助的孩子信息整理好之后,春晖便立即组织爱心人士,由家访组几位负责人率领,分组分区安排家访。学校相关负责人或班级老师陪同,志愿者将计划家访的家庭孩子分组,驱车到户落实实情,以保证信息真实、及时、有效。

第三步:公示阶段。经过当事人认可(签订信息发布认可协议)之后,在春晖QQ群、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介上公布期待资助的莘莘学子名单、家庭情况与联系方式,积极寻找资助人。

第四步:确认资助阶段。有意资助的爱心人士可以通过QQ、电话、登门的三种方式表达资助意愿,春晖将按照资助人的要求(年龄、性别、家庭、成绩等)从数据库中选择适合的孩子与资助人进行对接,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资助人将在春晖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到被资助人的所在学校与家庭进行实地实情考察。如果资助人未来有变动,春晖将为孩子进行爱心接力,继续寻找资助人。

第五步:长期关注阶段。春晖将不定期的举行一些活动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知外面世界、体验外面世界的美好,借此来改善孩子们的身心健康程度,促成孩子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孩子们真挚情感的爱。”为了让孩子接受资助并懂得感恩,张矾没少花心思,她熟知这些孩子的需要什么?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有些志愿者还尝试用语言和孩子沟通,或者自身还碍于情面,甚至嫌孩子脏,身上有异味等。而张矾每每都是第一个上前拥抱孩子,而且紧紧的拥抱,孩子从她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母亲的味道,在加上耳边轻轻的问候和嘱托,许多孩子都忍不住的放声大哭。自小受到别人的帮助,使得张矾更注重对孩子感恩的引导和教育,小细节蕴含大感动,从自己最初接受别人20元钱的细节帮助,到如今在传递给别人20元钱,再到叮嘱孩子这20元钱的真实用意,这就是春晖“创造爱、分享爱、牵手爱”的一个爱的接力。

高尚的人格和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用真情唤起真情、用人格影响人格、用爱心培育爱心、用心灵照亮心灵。心灵抚慰、真情陪伴是张矾和春晖志愿者们在日常家访工作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

泗阳县高渡镇的吉诗德,父母早早的就离开了他,没有了爱,孩子逐渐封闭了自己,脸上不再有笑容,口中也不再有言语……张矾和志愿者们更是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呵护和守候,让小德子终于开口说话了,脸上也重新有了笑容。最重要的是在春晖资助的300多名贫困学童中,基本上都是残缺、单亲、孤儿或父母患有重病等的特殊家庭,所处的贫困生活和成长环境使得他们的心灵很多都需要疏导和抚慰。张矾一直在努力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融入社会,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现如今,300多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每每见到张矾的到来,老远就喊“张妈妈、张妈妈。”这种甜甜的称呼是孩子们从内心发出的,给孩子一个叫妈妈的机会,每当听到这样的称呼,张矾的心中既辛酸,但更充满幸福。

“善举不分先后、地域不分远近、爱心不分形式、捐赠不分多少”,“借助更大的平台,整合更多的资源,吸纳更多的资金,帮助更多的孩子”。这是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全体成员共同的心声。钱不在多少,爱心不在贫富,“张矾”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也诠释着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每逢节、假日,资助人或志愿者都将急需的生活物资、学习用品与学费及时送到贫困孩子家庭中,以保障学子顺利进行学业。在春晖家访中还有一条约定俗成的规定,那就是“所有志愿者在孩子面前不哭。”不管你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眼前的一幕幕,志愿者们都要忍住,因为“张矾”们要传递阳光、微笑,让自己的存在成为正能量。

1   2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