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余热为贫困孩子搭起隐形的翅膀——丛文滋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14-10-11 16:50:1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务院扶贫办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扶贫 儿童 捐款 群众 慈善

一、慷慨解囊

他,倾其所有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孩子上学;他,不顾病痛奋笔疾书鼓励每一个受助的贫困孩子;他,二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用余热为山区贫困孩子搭建起一双双希望的隐形翅膀,为外交部扶贫工作树立起光辉的榜样。他,就是外交部的离休干部丛文滋。

丛老,一个很亲切的名字,这是外交部同事对丛文滋老先生的称呼。丛老出生于1926年,今年已经88岁高龄。1990年丛老从外交部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开始自己的离休生活,也开始了他的爱心之旅。离休当年,丛老就每年向国家希望工程捐款,供三名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用。每当看到国内一些地区发生自然灾害,丛老也会捐款。丛老每年还向母亲河工程捐款,供植树造林使用。对于扶贫办同志们来讲,熟悉这位老人家是从他捐资助学开始的。自从1997年起,丛老每年坚持为外交部帮扶的金平和麻栗坡两个县的贫困儿童提供助学捐款。17年来(截止2014年4月18日),丛老通过外交部扶贫办向两县捐助款项共计72次、达191428.96元,受助的中、小学生总数超过6000人次。

丛老的捐款都是他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他参加工作几十年,早已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经常跟身边同事讲,革命年代生活艰苦,我们作为党员要关心群众疾苦,现在生活好些了,更要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丛老的离休金并不多,但这没有影响丛老捐资助学的热情。他省吃俭用,从不买保健品和营养品,总是把节省下来的工资、写文章赚取的稿费和一些补贴都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孩子。2007年和2011年丛老分别荣获外交部扶贫先进个人和外交部优秀党员称号,并将奖金通过外交部扶贫办捐给两县。在捐款信中,丛老以最真诚、最朴实的话语写道:感谢党组织给我这个荣誉称号,但我受之有愧,毕竟我只是做了我想做的事而已,从中我找到了生活的乐趣。现将奖金捐上,请转交县里的贫困学生。外交部领导得知丛老事迹后赞叹说,丛老常年坚持扶贫,慷慨捐款,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二、感人历程

外交部从1992年起开始对云南省两个国家级贫困县金平县和麻栗坡县开展帮扶工作。两县地处偏远,山路崎岖,教育水平低,许多孩子因为家境贫寒上不起学。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为了帮助两县失辍学儿童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外交部把教育帮扶作为扶贫工作的优先领域,在部内外广泛宣传,号召干部职工为帮助贫困儿童上学出一份力。得知这个情况后,丛老来到外交部扶贫办,对工作人员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他希望向孩子们提供资助,希望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他们继续好好学习,今后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丛老说,我宁可省着点儿,也绝不能让孩子们没学上。近些年来,由于年事已高,加之患有糖尿病和心脏病,丛老走起路来需要拄着拐杖,行动已经很不方便,但不管是骄阳盛夏还是寒风腊月,他都坚持自己到部里递交捐款。同事们经常能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慢慢走来,每一次他出现在办公楼里,人们总是亲切地喊他丛老,搀扶他走路,与他热情攀谈。大家知道,他这是又送交捐款来了。这些捐款里饱含着丛老对生活的热爱,更寄托着他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一份真挚爱心。丛老不仅自己积极奉献爱心,他的老伴也是他捐资助学的忠实伙伴,他们还一起影响和鼓励自己的子女也加入到资助两县贫困儿童的行列中来。

丛老的精神深深感动了那些得到资助的孩子。他们给丛老写去热情洋溢的书信,用质朴的语言表达对丛老的感激之情。有的同学说,一定会加倍努力学习,将来会像丛老一样为他人送去爱心,给社会添加温暖。有的同学说,正是由于丛老这样的好心人,同学们感受到祖国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一定不会辜负丛老的期望,带着丛老给的羽翼向前飞翔。有的同学说,是丛老让自己懂得了什么叫帮助别人,也尝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更扬起热心助人的风帆,要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远航,长大后一定用更多的努力回报社会,感恩社会,让世界充满爱,让爱充满美丽的人间。有的同学说起自己的心事,表示因为家境不好,自己在学校无法集中精力,心里压力很大,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在得到丛老的资助以后,仿佛一缕阳光照亮了心房,世界也因此变得光明了。丛老说,每次读到这些来信,仿佛看到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令他倍感欣慰,也更加渴望继续为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更多的孩子快乐地成长。

丛老一直认为,帮助贫困孩子不仅仅限于资助他们上学,还要与孩子们直接沟通、谈心交流,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拓宽他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磨练他们的意志。所以,每次收到孩子们的来信后,只要时间和身体允许,丛老尽量一一回信。每当病痛来袭,丛老需要花上一整天时间写信。有时写几句,歇一会再写,直至断断续续写完才踏踏实实放心休息。丛老说和孩子们鸿来雁往是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每次都尽早尽快写完回信,用贴心的话语解答孩子们的困惑和疑问,鞭策他们刻苦奋斗。在信中,丛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孩子们讲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老一辈革命家和外交官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只为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让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丛老对孩子们的贫穷和困难感同身受,勉励他们说逆境是最好的老师,“有志者事竟成”,鼓励孩子们只要胸怀大志,就能克服现在的困难,摆脱贫穷。有的孩子因对自身贫困抱着非常消极和悲观的态度而想辍学,丛老用浅显易懂的话语向他们解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梅花香自苦寒来”及“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等道理,使他们重振精神,满怀信心继续好好生活,刻苦读书。

三、硕果累累

在丛老二十年持之以恒的资助下,有的孩子得以重新踏进校园,有的孩子圆了大学梦,有的孩子成了当地飞出的“金凤凰”。很多学生已事业有成,告别贫困。有的在北京、广州、昆明等大城市工作生活,有的回到家乡创业发展,有的回到母校执教......无论他们在哪里,有一点相通的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拿起捐资助学的接力棒,帮助家乡早日脱贫致富。

在丛老精神感召下,我部向贫困地区提供个人捐款的人数也不断增加,捐款数额连年递增,同志们向贫困地区献爱心捐资助学的意识大大增加,成为我部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风尚。外交部越来越多的干部职工加入到帮扶两县贫困孩子的队伍中来。他们当中有部领导,也有大使参赞;有驻外使领馆人员,也有部内干部职工;有退休老同志,也有入部不久的年轻人……丛老精神犹如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丛老继续默默捐资助学,继续为山区贫困孩子搭建隐形的翅膀,直到他们展翅高飞。丛老这种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充分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外交官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深入人心,将永远成为照耀外交部同志努力工作的不灭火炬。

四、思想启迪

丛老捐资助学兢兢业业,他细致认真的做法和语重心长的话语对外交部扶贫工作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对进一步推动和改进扶贫工作有很大启发意义。为掌握每一笔助学金的使用情况和每一位受助学生的学习状况,外交部扶贫办指定专人负责捐资助学项目管理,将每个捐资者详情和每个受助学生动态信息录入在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库里单独设立的助学库里,随时向捐资者反馈受助学生情况,支持并及时转交双方信件往来,体现捐资助学的人文情怀,赢得捐资者信赖。也正是在丛老捐资助学的带领下,外交部的扶贫工作以助学为起点取得良好开局,推动部扶贫工作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发展,如校舍建设、卫生、培训、整村推进等等。

丛老的故事就是这样:很平凡,但很高尚。他的故事里没有刻意让人动容落泪的情节,因为他从不刻意去这样做。他说我帮助孩子的唯一原因是我愿意这样做,唯一目的是这样做我很充实很快乐。他为人朴实得不能再朴实,做事低调得不能再低调。而正是他这种质朴的美德让人发自肺腑地钦佩,如同一杯醇酒,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古人对美德最经典的评价莫过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丛老就是这种美德最真实的体现!(国务院扶贫办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