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老人共同到老——丁玉龙扶贫纪实

发布时间: 2014-10-11 16:42:48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国务院扶贫办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扶贫 郝季沟 慈善 家乡

郝季沟,这个位于山梁上的小山村,有135户,510口人。全村的收入只是在800亩山坡耕地上种植一些产量很低的玉米。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成了村民增加收入的唯一选择。因此,这个村于2006年和2011年两度列入扶贫开发重点村行列,有120户认定为贫困户,16户30口人为低保户,2011年人均年收入仅1500元。

村里有一百多青壮男女常年在外打工,但他们的父母大多不能随往,这些留守老人成了村里的最困难户,成了艰难的生活者。这些老人更是外出打工者们的后顾之忧。

2010年,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贫困村里,却建起了一处占地6亩、建筑面积1970平米、总投资560万,在当地人看起来赛过皇宫的“玉龙山庄幸福家园”。

建造这座皇宫似的家园的是一位叫丁玉龙的人,他是给这个村的老人们修建的。

丁玉龙,1956年出生在郝季沟村。七岁时,跟随父母到黑龙江省七台河矿区谋生。念完初中后,就放弃了学业,16岁就当了一名煤矿工人。凭着踏实工作、虚心好学,很快成为煤矿技术骨干,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些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卖过冰激凌、开过食杂店,积累了一些经商经验和资金。1996年,先后承包了单位和个体小煤矿,因坚持精心管理、诚信经营、通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积累了一笔资金,成了千万富翁。

2008年春,丁玉龙陪着父亲回乡探亲时,在村部看到一个牌匾上刻着三个大字“重点村”, 丁玉龙心想,我们郝季沟也不简单,还是重点村那,又仔细看上边的小字,看到了“扶贫”二字,啊!原来我们郝季沟是被扶贫的重点村呀!丁玉龙随同父亲一起看望父亲年轻时的伙伴时,这些老伙伴家里的年轻人都常年在外打工,看到他们迈着蹒跚的脚步下地干活,回来后还要自己烧火做饭时,父亲的表情凝重,不住地叹息,丁玉龙的内心也是沉甸甸的,有种针扎般的疼。

这次回乡,丁玉龙为村里修路资助了10万元,帮着解决了资金上的缺口。

也正是这次回乡,看到家乡这些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由于山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仍是连续多年的贫困村。丁玉龙翻来覆去的想:“这些年赚钱,挺心酸也挺辛苦,但也只不过是我吃点苦、弯弯腰、出点力,把社会中的财富积聚了起来,这些财富最终还应该回归到社会中去。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能为他人付出了多少。作为郝季沟的儿子,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为贫困家乡父老来遮遮风、避避雨、尽尽孝”。在老父亲的赞许下,他要用这些年的积蓄,建一所养老院,把全村的老人们都赡养起来,这样老人们日子过得会好一些。

2009年春,丁玉龙了结了在东北的业务,回到家乡筹建幸福家园,在村里和有关方面大力协助下,家园于2010年10月建成。建有36个标间,72张床位,有食堂、卫生所、棋牌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健身广场等。每个房间,都有床柜、独立卫生间和闭路电视,还24小时提供热水。

2010年11月2日,首批43位70岁以上的老人入住。到2012年重阳节,扩大到夫妻双方只要有一人达到65岁以上,就可夫妻一同入住,又接进来12位老人。现在这里赡养着50位老人。

幸福家园建成了,老人们高兴地入住了,可是。让家园长久地办下去,还要让老人们能长期好好的住下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此,丁玉龙把家园作为一个正规的企业来管理。丁玉龙在东北管理过企业,他正好把这些经验用来管理他的幸福家园。

幸福家园开业伊始, 就按着有关法规办好了各项行业执照,健全了各种相关组织,制定了详尽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防火、食物安全和老人安全方面,规定的更加周到完善,执行的也特别坚决。如给食堂买的各种菜类食品,都要收取出售人的销售凭证,出售人必须担保食品是安全的才符合规定。

丁玉龙是一名共产党员,加上入住家园老人中的党员,共计7名党员,在上级党委的批准下,家园建立了党支部,丁玉龙被选为支部书记。他们根据党章规定和上级要求,及时开展各项活动,也推动着家园越办越好。

照看好这么多的老人,丁玉龙更是操尽了心,每天都在为老人们过得更好而忙碌者。

为了丰富老人们的娱乐生活,实现老有所乐,改变原来“仨饱一倒”的生活习惯,组织老人一起搞文体活动。现在老人们清早做做健身操、上午看看戏剧光碟、下午玩玩儿麻将、晚上扭扭大秧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有的孤寡老人,在这里找到了他人生的另一半,家园真成了他(她)的家。老人们在一起生活,不再孤独寂寞了,家庭也更加和睦了,外出打工的子女也可以放心的工作了。

为了让老人们生病及时医治,家园特地修建了高档次的医疗所。村医丁凤东常住在医疗所,为老人和村民们看病。丁凤东医生感叹地说:“郝季沟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由于贫穷,每年冬季,寒冷就成了许多老人的“头号敌人”,大伙儿都舍不得买煤,家里都很冷,一旦老人生病,寒冷就会加重他们的病情,现在老人们都住在暖和的养老院里,吃喝不愁,烦心事少了,病自然就少了。以前村里的医务室条件十分简陋,输液都没个地儿,冬天冷了,一些药都冻成了冰。如今在温暖、整洁的村医务室内,医生和病人都享福多了”。

为了让各位老人们吃的好,考虑到年龄大、牙齿不好等因素,他给厨房定了规矩:顿顿主食要配有烂乎的粥,每餐副食要有个烂乎的炖菜,一周不能有重样儿。

82岁的于秀文老人有脑萎缩后遗症,行动不便,就特意把老人安排到丁玉龙办公室的隔壁,有事时,保证老人随叫随到,没事时,就到屋里陪着老人唠唠嗑。

家园公寓是三层楼,第三层虽做了保温处理,还是有些冬冷夏热,丁玉龙就把老人们都安排在一、二楼住,自己家住在第三层。炎热夏天有时屋里热的像个大吊炉,丁玉龙两口就到二楼的走廊睡觉,而老人们都睡在温度适宜的房间。

幸福家园在本村雇了4名员工买菜、做饭、烧锅炉,而丁玉龙和老伴李莉也成了“全能替补”,难得有半点闲暇的机会。三年了,没时间回去看看生活了47年东北的家,虽然那里还安葬着二十年前去世的老母。大儿在深圳三年,老两口一次也没去过。孙子住在北京,老是想爷爷,这个当爷爷的无奈驾着车去看孙子,仅住了一宿就匆匆返回,实在想见孙子了,就从电脑中看看或者聊一聊 。外出休闲、旅游的这些事更是想都没想过。

丁玉龙建幸福家园,赡养各位老人,是在老父亲的赞许下,他自愿干的,他干也就干吧,还把老伴拉了进来,协助他干。一开始,老伴看到花钱太多还真有点着急,但后来看到一个个比自己大几岁的哥哥姐姐每天都能够乐呵呵的,看着真舒心,这位已年近六十的老伴成了全天候的而且能够一心一意做好服务的义务护工,帮着打理着厨房、卫生、勤杂等各项事务。今年,在东北刚刚退休的弟弟,也回来帮着哥哥打理家园的事情,来他家的亲戚,也会帮着干点什么活。看,丁玉龙不但自己干,还把家人和亲戚都影响带动起来了。这样,还真减少一些雇工的开销了。

看来,丁玉龙的亲友们还是支持他的,也是乐于助人的。

三年多时间,家园相继有五位老人,在那里幸福地走完了他们的人生路。2012年,丁玉龙一直住在幸福家园的79岁的老父亲因病去世,老父亲立下遗嘱,不让送回东北与已长眠20年的老伴相聚,而是让儿子把他安葬在能够看得到家园的山坡上,他要继续鼓励儿子办好家园,继续看着他的老伙伴在家园里开心地活着。

丁玉龙在外打拼多年,有了可观的积蓄,有能力办家园、惠及家乡了,也算得上是“大款、富爷”了,可他却十分的“抠”。他奉行生活原则是:“吃饭能吃饱肚就行,穿衣不露屁股就行”。从东北带回来的两辆车,都旧了,一辆用于家园买菜,一辆用来外出办事;在东北买的一双凉鞋,至今夏天还在脚上。他也有抽烟嗜好,以前最低档次是20多元的玉溪,而今抽的是4.6元一盒的钻石,和家园老人们抽的是一样档次的烟。

丁玉龙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深圳打拼,事业小成,常急需资金,偶向老爸求助,常遭不准。实在必须帮一把时,老爸也仅是将少量资金借予儿子,还得打下借条,限期归还。小儿子在北京打工,生活拮据,老爸却不予资助。还常告诫两个儿子:“我是初中生,经过打拼还能够有所成就,你俩都是大学生,更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更好的成就”。俩儿理解,还向老子表决心:“以后如果家园缺钱,我们也会尽力的”,现在,哥俩还会找空为家园做些贡献。今年炎热夏天,大儿还为家园的老人们各买了一件体恤衫。

谁能想到,这样对待儿子的丁玉龙,对幸福家园的投入资金却是即慷慨又大方。

丁玉龙的幸福家园建起来也得到了良好的运行,但是他并不满足,他还要采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家园能够长期的很好的办下去。

第一项措施是保障好幸福家园长期办下去所需资金来源。家园每年需要支出近50万元资金,为了保证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丁玉龙把多年积蓄的2000万元,都存入了本地银行,每年可得60万元左右的利息,每年用利息来支撑家园的正常运行。这既解决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也打消了乡亲们心中的疑虑。

第二项措施是建菜园,保障蔬菜供应。今年,丁玉龙正在筹办租10亩土地,专门用来种植蔬菜,为家园食堂提供安全新鲜的蔬菜。

第三项措施是抚育一片薪炭林,提供烧柴。村里为了支持幸福家园,特地把村所属的一块200亩山场让幸福家园管护,可以从中砍些柴草做烧柴或开发经济林,同时可以饲养一些山羊用于家园伙食。

第四项措施也是最最令人赞叹的措施,就是丁玉龙已经下定决心和做好安排,他“要陪伴老人共同到老”。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富有的人把自己的钱财施舍、捐献给别人,即使上千万、上亿、上几十亿的捐献,这在世界上很多富人都可能做到。可是让他们不但捐出钱,而且还把后半生也无偿的贡献出来,会有几人能够做到呢?捐献大王比尔盖茨可以毫不含糊地捐献出那么多的美元,如果让他把后半生无偿地捐献出来,他做的到吗,怕是很难,即使大幅度地减少比尔盖茨捐献美元的数额,也不敢肯定他能做到。而别的富人能做到吗,也怕无一二人做到。而丁玉龙这个应该算是富人的人做到了,他不但把他一辈子按规守法挣得的钱拿出来,贡献给家乡的老人们,还不惜把他的后半生,一起贡献给老人,他要陪伴老人共同到老。用丁玉龙的话说:“这是我的人生梦,我的幸福行”;“夕阳天际怜幽草,大爱人间重晚情”,是他的座右铭,他的行为准则。

丁玉龙在家乡郝季沟村办起了幸福家园,不但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过上了幸福的日子,还直接影响和带动了全村的脱贫解困。

直接受益的是家里有老人的儿女们,尤其是那些出外打工的儿女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可以安心地在外打工,一心挣钱了,一些花销也减少了。

郝季沟村的干部们,也被丁玉龙的助人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也积极地行动起来了,采取有效措施,一定要改变全村的贫困面貌。近两年,村党支部书记袁洪军,村长丁玉恩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村脱贫大业中。

首先,村里成立了合作社,合作社与承德逐业兴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在省检察院和县扶贫办的大力协助下,引进现代化生态猪养殖企业,总投资770万元,办起了年出栏7000头优质生猪的养猪场。郝季沟120户贫困户以60万扶贫资金作为股金,入股的贫困户除了可以从中收到土地租金和打工工资外,可以从中得到8%的利润分成。

二是通过对4个自然村的提升改造,道路得到全部硬化,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四邻和睦,民风变好。

三是通过改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对全村4000株果树加强了管理,让以前不结多少果的果树变成了摇钱树。

四是2014年争取到了450亩的土地治理项目,已做好治理规划及筹备工作,只等庄稼一收获,就开工进行整治,为种植高效益的经济作物提供良好的土地条件。

五是引进香港汇农公司,经商谈做出规划,利用100亩向阳山坡地,建成30栋日光温室、30栋塑料大棚和1栋占地3000平方米的综合大棚,用来种植错季水果和各种高档蔬菜,重点开发农家游和采摘项目。

现在,村领导们不仅全力操办这些已上或新上项目,还积极探索开发新的富村富民项目,因为他们有丁玉龙这个榜样,他们要发扬丁玉龙精神,他们不能无所作为,也要地为家乡做出贡献,他们下大决心,要让郝季沟这个老牌的贫困村,变成家家富裕的小康村。

郝季沟村出了个丁玉龙,丁玉龙用爱心和行动带动影响了周边的人,使得民风变好人心向善,产生了穷则思变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干部们的要敬业要做贡献热情。郝季沟这个老牌贫困村,有了丁玉龙这个金字招牌,有了幸福家园这棵梧桐树,一定会引来了众多的凤凰来搭窝。因为他们坚信,丁玉龙的幸福家园会也办越好,郝季沟村也一定会把贫困村的帽子甩进太平洋。(国务院扶贫办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