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7日讯 “我希望我们未来的中国是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空气清新的美好国度。” 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向记者勾勒了他心目中的美丽中国,而为了这个目标,王文彪已经付出了的二十余年的努力。
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是王文彪的家乡,生在沙漠,长在沙漠的他从小深受沙漠之苦。“吃饭时,饭碗里吹进沙子;睡觉时,床上蒙上一层沙子;就连张嘴呼吸,也能感受到沙粒儿。如果说什么是家乡的味道,或许就是沙尘的土味。”
1988年,29岁的王文彪从地方政府调到沙漠盐厂当厂长。来到盐厂,他看到,沙子竟然把生产设备快埋掉了,盐湖里也蒙着厚厚的沙子。
草原民族特有的不服输性格,让王文彪向尘土飞扬的沙漠发出了挑战。
经过整顿,盐厂生产开始蒸蒸日上,但运输卡住了“脖子”。运货车要绕道沙漠边缘的公路到火车站,耗掉企业利润,而且因沙堵路,产品经常运不出去。
于是,王文彪提出从沙漠中修一条路的设想。
1997年春天,在地方政府和十几万父老乡亲的支持下,浩浩荡荡的修路大军开进了沙漠。推土机把十几米高的沙丘推平,工人们打出路基。第二天早上,修好的路基却完全不见了踪影,满眼只见漫漫黄沙。
王文彪意识到,沙漠里的生存发展远比通常的地理条件艰难得多,只有勇气苦干是不行的。要想保住这条生命线,必须有一种科学的治理方法。
为了保水防渗,王文彪曾用废酒瓶种植物,成活率提高了,但效率太低;他花大本钱从国外引进沙生植物,可它们来到库布其沙漠全都水土不服……偶然间,一种叫甘草的中药材引起了他的注意。这种植物在库布其长得又多又好,成为了王文彪的首选。他们先在路的两侧用沙柳做成网格沙障,固定沙丘,再大规模种树、种草。这种创造性的护路治沙新举措,收到了奇迹般的成效,网格沙障阻住了流沙对公路的侵袭,一棵棵沙柳、柠条、旱杨顽强地守卫着穿沙公路。
经过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昔日的盐场早已蜕变成了上市的企业集团公司,王文彪的沙产业也已颇具规模,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绿化面积,220多万亩的甘草种植规模,以甘草为主线的医药产业有了40多亿元的收入。
王文彪也成了新闻人物: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工作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大人民尊敬企业家、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十大光彩人物、全国政协委员,还荣获了中华慈善奖、绿色中国财富领袖奖。
再次连任政协委员,王文彪深知,他肩负着全国人民的重托。“所以我们的立足点应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本行业、本地区,下功夫做好调查研究,提升提案质量和水平。”王文彪认为,身为政协委员,不仅肩负着代表本行业、本地区建言献策的重任,更主要的是结合当地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结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去履职。“我的体会是,作为政协委员,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关注国家的发展形势和大政方针,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界别和代言领域大胆建言献策。”王文彪对记者说。
2月25日,国内外相关组织在北京首次发布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测评核算体系,并把内蒙古库布其沙漠作为中国首个GEP核算机制试点项目落地启动。发布了库布其沙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评估核算报告。结果显示,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角度,亿利资源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投入了100多亿元进行沙漠生态修复绿化和沙漠经济的发展,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很多人认为不划算。但从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角度来算库布其沙漠事业绿色发展账,绿化了5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遏制了刮向北京的沙尘暴,创造了几百亿福祉人类的生态价值。而且库布其沙漠的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明显恢复,惊奇的出现了大量的野生动物,特别是出现了“大面积厘米级”的土壤迹象。有专家指出,靠自然恢复增加一厘米的土壤需要1万年的时间。
亿利资源的目标是,再通过三至五年努力,能使沙漠生态建设和保护的面积达到10000平方公里,并且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好沙漠“有机肥料、有机材料、有机能源、有机食品”沙漠绿色经济。希望政府和社会能进一步重视生态环保和沙漠化防治,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圆“两个百年中国梦”。
基于上述原因,王文彪今年的提案是建议国家建立一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应的、能够衡量生态系统价值和绿色发展的评估核算体系。也期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密切关注中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内蒙古库布其沙漠项目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切实找到一个科学核算体系来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适时在全国推广应用。
“沙漠事业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能把我们20多年创塑的沙漠事业机制、模式推广到更多的沙漠地区,造福更多的沙漠人民。这也是我个人的梦想”王文彪这样说道。(外文局环境与气候报道组 《人民画报》记者 王烁)
资料:
我国沙漠化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沙化、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540亿元。进入二十世纪,土地沙化面积的急剧扩大到173.9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8.12%,远远大于耕地面积,荒漠化问题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
采取的措施: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立法保障、政策支持、实施防沙治沙工程、鼓励沙产业发展等措施来推动荒漠化的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