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高产奶牛生产配套技术

发布时间: 2014-06-27 14:50:49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农业部  |  责任编辑: 王虔
关键词: 犊牛 高产奶牛 规模奶牛场 脱脂乳 早期鉴定

高产奶牛良种扩繁

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MOET技术)可以迅速获得大量优秀后代,性别鉴定技术与精液性控技术可以获得单一性别的雌性个体,利用MOET技术与胚胎性别鉴定技术或精液性控技术相结合则可以在继承父母双方的高产性状的同时迅速获得大量雌性个体;用多产疫苗主动免疫母牛并控制其使用量,然后进行人工输精, 2~4胎犊牛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且性别是统一的,从而有效避免95%左右异性双胎母犊无生育能力的弊端。加强选育,提高奶牛质量要加速高产奶牛的培育工作,必须不断减少低产奶牛品种,并重视对原有品种的选育工作,采取有计划的不断引进优良种公牛或冷冻精液,进行血液更新,达到尽快提高同品种奶牛的生产水平。

早期鉴定预测产奶能力,定向培育高产奶牛

初生犊牛的乳头和母牛的皮肤厚度与血统有密切关系。乳头扁平、有弹力,皱纹较多,基部稍宽,长度约为20±2毫米的,转群后乳房发育良好,乳腺发达,放奶快;相反,乳头为园形,弹力差,皱纹少或不明显的,容易出现肉乳房,下垂,口紧,因而放奶慢。

加强犊牛和育成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生后30~60分钟必须喂上第一次初乳,一般第1天初乳喂量为犊牛初生重的1/6,以后每天增加0.1千克至第3天或第5天,此后可用部分人工乳或代乳料替代,初乳不宜喂得过多,以防下痢。喂奶时要做到定量、定温、定时和定人。10日龄左右使用人工乳替代牛奶,一般人工乳中含脱脂乳、动物脂肪、乳糖及其他必需矿物质和维生素。尽快训练犊牛吃草料,可促进瘤胃的发育,犊牛瘤胃的活动随着吃青草或干草量的增多而增强,一般犊牛出生后第8天便可训练开食优质青干草,一般在犊牛30~45日龄断奶,犊牛断奶后的饲料以青绿多汁饲料为主,补给一定数量精饲料。犊牛断奶时,精饲料日喂量为1~1.3千克,以后缓慢增加精饲料喂量,至6月龄时精饲料日喂量达2.8千克。每天饲喂3次,先精饲料后多汁饲料,再次是青贮饲料,然后是优质干草,最后饮水。小母牛的粗饲料中,秸秆饲料不能喂得过多、过早,而且此时正值犊牛消化、吸收、循环器官系统生长发育旺盛期,养分需要量大,要多喂优质或中等质量粗饲料,按干物质计算,粗饲料约高于精饲料的50%,养成多吃粗饲料的习惯,可促进瘤胃的发育。43日龄到1周岁,牛的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很快,躯体向高度和长度方面急剧生长,消化器官容积扩大1倍左右。对这一时期的育成牛,在饲养上要供给足够的营养物质,除给予优良牧草、干草和多汁饲料外,还必须适当补充一些精饲料。从9~10月龄开始,可掺喂一些秸秆和谷糠类饲料,其重量约占粗饲料总量的30%~40%。12~18月龄,奶牛消化器官容积更加增大,为促进消化器官的进一步发育,日粮应以粗饲料和多汁饲料为主,其重量约占日粮总量的75%,其余的25%为混合精饲料,以补充能量和蛋白质的不足。18~24月龄正是奶牛交配受胎阶段,自身的生长发育逐渐变得缓慢。这阶段的育成母牛的营养水平要适当。过高易导致牛体过肥造成受孕困难,即使受孕,也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和分娩;过低易使奶牛排卵紊乱,不易受胎。因此,这阶段应以喂给奶牛品质优良的干草、青绿饲料、青贮饲料和块根类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到妊娠后期,适当增加精饲料喂量,每天可喂2~3千克,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有放牧条件的地区,育成牛应以放牧为主,并根据牧草生长情况对饲料喂量酌情增减。犊牛满6个月龄后转入育成牛时,公母应分群饲养。应尽量把年龄、体重相近的牛分在一起。生产中一般按断奶到12月龄,12~18月龄,18~24月龄进行分群,以便于饲养管理。

加强运动。在没有放牧条件的地区,应对拴系饲养的育成母牛,每天在运动场驱赶运动2小时以上,以增强体质、锻炼四肢,促进乳房、心血管及消化、呼吸器官的发育。对育成牛,每天至少刷拭1~2次,每次5~8分钟。在舍饲期间,应注意保持环境清洁。晴天还要多让其接受日光照射,以促进机体吸收钙质和促进骨骼生长,但要严禁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

按摩乳房。为促进育成牛特别是妊娠后期育成牛乳腺组织的发育,应在给予良好的全价饲料的基础上,适时采取按摩乳房的办法,对促进乳房发育效果十分明显。对6~18月龄的育成母牛,每天可按摩1次,18月龄以后每天按摩2次。按摩可与刷体同时进行。每次按摩时要用热毛巾揩擦乳房,产前1~2个月停止按摩。但在此期间,切忌擦拭乳头,以免引起乳头龟裂或因病原菌从乳头孔侵入,导致乳房炎发生。

利用“奶牛人工TMR饲养技术”实现从日粮途径调控奶牛营养物质分配的目标

根据不同规模奶牛场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奶牛常用饲料资源进行日粮配合并优化组合,通过人工TMR生产供应方式饲喂奶牛,充分发挥奶牛应有的生产潜力。对于具备TMR饲喂系统的规模奶牛场可按奶牛生理和生产阶段以多个TMR为主要生产供给模式。

应用奶牛营养检测技术,及时反映奶牛的生理和生产状况生产人员根据所反馈的信息,利用日粮营养平衡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对现行的饲养管理方式进行不断改进,从根本上控制奶牛营养代谢病的发生。

制订严格的奶牛疫病综合防治措施,保障奶牛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据农业部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