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道峰释疑:中国为什么要开展国际救援

2013年12月18日09:0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何道峰 公益组织 中国扶贫基金会 国际社会责任民间论坛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12月18日讯(记者 魏博) 2013年12月16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国际社会责任民间论坛”在北京举行。在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会长何道峰做了题为《中国国际社会责任与民间参与》的主题报告,报告回顾了中国百年来为探索现代化历经的奋斗之路,列举了中国改革开放35年所取得的成绩,并站在中国的国际身份和地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转折点上,提出了民间参与国际社会责任的战略、模式、层次和方式。

何道峰会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和民间组织在面对国际社会责任时应该有效的结合,政府把握大的方向,由民间组织去做具体的事情,这样更贴近当地的民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国内还有那么多的贫困人口需要帮助,为什么要去开展国际救援呢?”针对公众所持的这种疑问,何道峰认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长期的对外援助是分不开的,几十年前,当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时,通过倾国力帮助非洲修建坦赞铁路这样大手笔的对外援助策划,创立了第三世界弱国战略联盟,打破强国对中国的封锁与孤立,使中国重返联合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他认为,帮助国内和国外贫困群体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对内和对外扶贫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你去关心别人,别人才会关心你。

他指出,到了今天,由于中国经济和国力的变化,使得中国自身在国际上的需求在发生变化,中国国民对世界的需求和心理在发生着变化,各世界强国对中国的需求与期待在发生着变化,各相邻国对中国的需求与心理位势在发生着变化,与非洲为代表的第三世界联盟成员国对中国的需求与心理期待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国家的行为应对、理论诠释和角色调整与形象重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

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化已经八个年头了,中国从一个受援国逐步转变为援助国,从国内发展和机构理念的角度考虑,都迫切的需要中国扶贫基金会“走出去”。近年来共募集7199万元人民币用于国际援助型项目和国际倡导型项目。国际援助型项目包括国际饥饿儿童营养餐项目,母婴保健网络示范项目,国际公益医院可持续运营示范项目,灾害紧急救援项目等。资金来源包括基金会事业本金,基金会公众筹款平台募集,以及企业捐赠。

何道峰认为,即使在两国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国际救援也应继续下去。任何一个国家发生灾难时,那里的人民都是无辜的,政府也不应该因为政治原因而拒绝接受他国的救助,这是对灾民的不负责任。他指出,无论两国关系发生什么变化,民间之间的交往都要持续,民间交往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当两国关系缓和的时候,政府会发现民间组织做出的努力对两国关系的改善是有一定作用的。

此外,针对民众对公益组织存在质疑的现象,何道峰表示,人们对公益组织存有质疑是正常现象,质疑是永恒的,没有质疑就没有公益组织的健康发展。公益组织应像上市公司一样保持公开透明,他建议应发展非官方的第三方组织,公正客观地对公益机构进行监督。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