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
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达到中西部地区中等偏上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现代化、城乡生态化和城乡一体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区域经济特色鲜明;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明显见效,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增强;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农村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农业对外开放扩大,农村市场化程度提高,农村社会保持稳定。
具体目标: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到201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年均增长13%以上,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十二五”时期,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以上,新增5亿公斤粮食生产能力,年均粮食产量达到100亿公斤以上,确保全省粮食安全。到2015年,以奶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大幅增长,肉、蛋、奶等畜产品供给充足,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水果、蔬菜、水产品产量实现大幅度增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山西大水网,到2015年,全省年供水能力达到91亿立方米。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2300万亩,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基本建成节水型灌溉农业体系和节水型旱作农业体系。全省主要河流的干流堤防达标率达到60%,重点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区防洪能力得到提升。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应急抗旱能力显著提高。重点地区水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汾河干流实现常年全河段不断流,流域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生态环境显著好转。“十二五”时期,全省完成营造林面积2000万亩以上。到2015年全省森林保有量达到5400万亩,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3%。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状态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万平方公里,累计治理度达到60%。部分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生态状况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努力实现城乡生态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