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新路径

2013年09月03日15:3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扶贫 绿色经济 生态 扶贫 脱贫致富 贫困地区

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关键在于选对发展路径。绿色经济因为符合当前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特点,做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并举,实现低碳环保、资源高效、社会包容的有机统一,正在成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径。

绿色经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

我国几十年的扶贫开发成效显著,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30.7%下降2010年的2.8%。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扶贫标准低,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仍十分庞大,且集中分布在老、少、边地区,脱贫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些贫困地区由于内外部条件的约束,决定了其脱贫之路不能再延续传统工业化发展路径,亟需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经济之路。

一是这些区域基本处于生态脆弱地区。有学者对2002年~2006年纳入扶贫监测统计的600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进行综合考察,证实这些县都处于生态脆弱地区。生态脆弱意味着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弱,如果一味强调资源开发和工业经济,只能陷入“人口贫困-资源开发-环境退化-加速开发-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

二是这些区域大都工业化区位条件差。据考察,在5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只有40个贫困县,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人口集中,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其余则都是远离区域经济中心、交通成本高昂、人力资源供给不足,不具备工业化竞争优势。

三是这些区域大多与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重合。通过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比对发现,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相当部分被列为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在全国592个贫困县中有357个县位于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限制和禁止开发地带。这就决定了绝大部分贫困地区,不能走资源粗放开发和传统工业化道路,只能走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绿色经济道路。

绿色经济:为贫困地区提供发展机遇

绿色经济是指围绕生态环境修复和建设,开发生态产品,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绿色经济结构。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将生态资源市场化、产业化、结构优化的过程。贫困地区发展绿色经济,正是抓住了新形势、新时期的发展机遇。

一是环境资源升值,生态产品经济价值凸显。在资源约束、环境破坏、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稳定的限制因素的情况下,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凸显,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的低碳、休闲、旅游、养生等生态产品倍受青睐,市场前景无限。这样保护生态环境,开发生态产品,就可以获得收入。

二是变现途径日渐成熟,生态产品市场交易可行。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品市场,为贫困地区生态产品顺利变现提供了可能。一方面,贫困地区放弃资源粗放开发和不适宜的工业化转而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生态安全、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出贡献,理应获得经济补偿,这已经是共识。另一方面,贫困地区依托恢复的生态环境,发展低碳、休闲、养生、有机农业等朝阳产业,获取产业效益。

三是政策环境良好,绿色经济将得到大力扶持。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总书记在给“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的贺信中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此时,贫困地区把绿色经济纳入脱贫框架,响应中央号召,符合形势要求,可以获得政策支持和发展援助。

贫困地区绿色脱贫的对策

首先,强化绿色资本的积累。要树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设也是资本积累的新理念,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的修复和建设,大力开发生态产品和生态产业,强化绿色资本的积累。各级政府应把资金、技术投到承担生态功能的贫困地区,把扶贫资金更多地投向生态建设,实行绿色扶贫开发。

其次,构建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发展绿色经济,需要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一是建立绿色GDP指标体系,把生态效益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中,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绿色经济。二是深化生态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交易市场,拓展生态产品的变现途径。三是建立严格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

再次,探索绿色扶贫的新方式。贫困地区要实现脱贫致富,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路径,这是自身条件的制约,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以绿色资源为基础,发展新兴产业,是必然的选择。为此,扶贫的靶向目标出现重大变化,扶持碳汇产业、新型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业、有机食品产业、养老产业等绿色产业发展。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