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
贵州省将扶贫攻坚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积极探索和创新党建扶贫新模式。从今年起至2015年,以党建扶贫、集团帮扶、对口帮扶等为载体,以产业扶贫、培训转移为主要形式,以“大扶贫”格局为保障,3年内使3000个帮扶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特色产业形成规模,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组织能力得到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实现整村脱贫。
记者从贵州省扶贫办了解到,3年内,贵州将按照“扶贫部门出资、县乡(村)抓好实施、基层组织保障、群众(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主体参与”的思路,每年投入1000个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10亿元,用于支持扶贫对象发展核桃、生态畜牧业、蔬菜、油茶、中药材等扶贫产业;整合部门资金20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贵州党建扶贫新模式,将瞄准“穷片、穷县、穷乡、穷村、穷人”,实行“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探索和推行扶贫项目“一事一议”制度,通过发挥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培育一批产业示范带,塑造一批脱贫致富典型,打造一批扶贫攻坚亮点。
贵州省扶贫办主任叶韬说,扶贫开发的根基在基层、重心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增强贫困村党组织的战斗力,是扶贫开发的基础。将产业扶贫、党建扶贫、集团帮扶、劳动力培训、整县整乡整村推进等扶贫重点工作与全省开展的“创先争优”等党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形成扶贫开发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扶贫攻坚有力组织保证的党建、扶贫双促进新格局,既助推了扶贫工作,又夯实了党的组织基础和执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