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扶贫暖民心

2013年02月16日13:18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扶贫 脱贫 贫困 徐州 江苏 造血扶贫 科技扶贫 脱贫致富

“路也通了,井也打了,村民都喝上了自来水;旱厕改成了水厕,干净卫生了。”同记者聊起北元村的变化,58岁的村民彭龙富脸上笑出了褶子。

北元村位于江苏徐州市贾汪区汴塘镇,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2006年,徐州市纪委在北元村建立了扶贫点,并积极开展帮扶:针对很多村民因病致贫,他们组织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0多名医疗专家成立义诊医疗队,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活动;580户人家有540户通上了自来水,1500米的水泥路一直修到310国道;扩建了1700平方米的两层小学教学楼,村卫生站医务人员、医疗设施全按照省级示范村卫生站配备……北元村变了样。

可光靠“输血”也不是个办法。贫困村底子薄、先天条件不足,要完全靠自身积累,发展速度太慢。“全村2830亩耕地,有近一半是山地,土层薄加上干旱缺水,粮食产量上不去。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里就剩下出不去的老人、妇女在种地。”说起这些,村党支部书记王林奎直摇头。怎样才能培养“造血”功能,摆脱靠天吃饭的落后局面,成为他的“心病”。

徐州市纪委执法室李敬权担任第四任驻村干部后,他跑遍了全村135户贫困户,逐一了解情况,帮助北元村理清了发展思路。一份《北元村2012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贴在了村委会墙上。

没有钱,李敬权帮村里争取到省农委120万元资金,将沟、路、渠、桥、涵、闸修葺一新。新修中沟桥8座、小沟桥16座、涵洞168个,建成塘坝2座,打深水井1眼、轻型井170眼。“过去挑水要跑几里地,现在打了30米深的井,每亩地能产1000多斤小麦。现在80%的耕地都可以做到旱能灌、涝能排。”彭龙富告诉记者。

没有技术,李敬权请来农业科技人员,办起了贫困户扶贫农业科技培训班。彭龙富去年种起了大蒜和地膜花生“小红米”,“过去不知道什么时候种、什么时候收。现在每年给我们培训10次,村里的广播还及时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进行田间管理、什么时候该打什么药了。”

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李敬权还帮村里确立了两个项目:一是投资300万元,建起反季节蔬菜大棚300栋,种植辣椒、葡萄等经济作物,“一个葡萄大棚一年可以收入五六万元”;二是投资500万元建一个肉牛养殖场,存栏量在500头。记者看到,养殖场建在了一片平整过的山地上,不占用耕地。

“这几年牛肉价格上涨,养牛行情不错,养一头牛可获利润上千元。等村集体经济发展起来,手里有了钱,就能让更多的村民脱贫奔小康了!”李敬权说,扶贫就是要实实在在地帮村里解决发展难题,不仅要“输血”,更要培养“造血”功能,才能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