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点大学的“扶贫生”

2012年09月25日14:0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定向招生 重点大学 降分录取 扶贫开发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 重点高校 重点院校 重点高中 填报志愿

申请的,近半进了重点大学

扶贫定向招生计划政策在今年的4月下旬出台,当时距离高考只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或许是由于时间有限,这项政策的具体内容,在许多贫困县的高中,并未被清楚明了地传达。包括这项政策最基本的内容:即按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入学报到时不迁转户口,户籍暂留在原籍所在地。就业报到后可按有关规定迁入工作所在地区,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转学,不转专业。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有的学校也未能清楚明白地向学生说明。

今年被北京理工大学以低于录取分数线10分录取,来自甘肃省庆阳县高中的张丹丹,在填报志愿时就一头雾水。她不仅不知道能否转户口,也不知道这个政策的具体实惠到底在哪里。参与这项计划,是否意味着能在高考时加个20分或者30分?大学毕业后,是否必须返乡就业?这些问题,她的班主任老师不清楚,她自己就更无从知晓。

抱着填一下也不会缺胳膊少腿的态度,张丹丹填了那张申请表。然而等高考结束,报志愿时,她才知道,原来不填那张表的同学,就没有资格填报扶贫定向招生志愿,这个时候她暗暗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不过在填报志愿阶段,张丹丹同样一头雾水。但她抱着填了扶贫定向招生志愿,便可以享受20或30分加分心理,将自己588分的高考成绩,与所有参加甘肃定向招生计划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做了对比后,填报了与这些院校录取分数差距最少、只有20多分的北京理工大学。

由于今年是甘肃省使用原有教材的最后一年,为了保证能被录取,不需要复读,张丹丹还是把填报志愿的重心,放在了本科第一批次的录取志愿上。最后,她选择了以往如果超出一本分数线70多分,就会被录取的中国农业大学。

不过事实确实符合张丹丹的期待。今年北京理工大学在甘肃省有4个定向招生名额,由于张丹丹的成绩超过当地一本最低录取分数线,并且在所有报考北京理工大学定向招生志愿的学生中,排名第二,因此被北京理工大学录取。而她所在的班级,当初填了申请表,并报考了扶贫定向招生志愿的学生,有近半数都被重点大学录取,其中有复旦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而且多数为降分录取。

然而其他班级没有填报申请表,或者没有填报扶贫定向招生计划的同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在看到许多人填报这项计划,而且考上更好的大学后,都开始后悔当初对这项计划没有给予重视。

尽管这项计划给了学生更多考上重点大学的机会,但也让一些同学产生忧虑。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一中的齐文超今年考了544分,以超出一本分数线79分,但少于北京交通大学正常录取分数线10分的成绩被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尽管如此,他却有些忧虑。因为自己的分数,和其他正常上线的同学相比有50分的差距,新学期伊始,他能否与其他同学保持同一学习步调?除了担心自己外,他还担心他的学弟学妹们。齐文超这次能被录取,一方面与他的努力有关,一方面还与许多同学未填报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志愿有关。其实,这项计划出台后,学校曾给全体高三同学开过大会,也把相应的通知内容贴在了公告栏中。只是通知中内容繁多,多数同学没有看完的耐心。因此,这项计划也未能引起太多同学的重视,自然也就不会填报。然而,今年的录取事实已证明这项计划的实惠性,到了明年,同学们之间的竞争压力一定会有所增加。

录取不分贫富

由于高等院校在定向录取时,采用的方式是按分数从高到低录取。因此只要具有贫困地区户籍和在当地高中就读三年的学籍、符合当年高考报名条件的学生,只要报考了扶贫定向招生志愿,就有可能被相应的学校录取,和家庭条件的优劣无直接关系。

被北京交通大学以低于正常录取分数线20分录取的圣成失一,就是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这次,她的母亲带着姥姥和姥爷,乘飞机来到北京。说起这次报考经历,她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圣成失一的母亲在云南省祥云县环保局上班,父亲是个商人。由于家境条件优越,母亲曾想过要把她送到祥云市里的高中读书。但由于母亲担心不能监督孩子,便放弃了这个念头,然而,正是这种放弃,圣成失一才没有失去报考扶贫定向招生志愿的机会。祥云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她一起考上高中的同学王英,在高二那年,转到了市区的高中上学。虽然这次王英和圣成失一的高考分数相差无几,但由于没有贫困县高中3年的学籍,她便没有填报扶贫定向招生志愿的资格,因此只是考上了一个普通的一本院校。

其实当初填报这个扶贫定向招生志愿时,圣成失一也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圣成失一的分数只有540分,虽然高出当地一本分数线70分,但距离北京高校的录取分数,还有不小的差距。当时,在定向招生院校名单中,她看到北京交通大学在云南省有2个定向招生名额,而且都是土工工程专业。从小喜爱建筑,性格又有点男孩子气的圣成失一,毫不犹豫地填报了这所大学。至于她所填的一本第一志愿是哪个学校,她现在已没有了记忆,至今,她还沉浸在被意外录取的喜悦中。

不过,享受到扶贫定向招生计划实惠的学生,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比较薄弱。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他们几乎都申请了助学贷款,并计划勤工俭学。

海殿军,来自宁夏固原。这次来上学,他和哥哥一共坐了26个小时的火车。而他来到学校后,做的最重要的事,便是申请了包括研究生阶段在内的7年助学贷款。说起家乡的发展情况,他发出声声叹息。

海殿军家在离市区有400公里的蔡川村,那里有5、6千人。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发展的速度非常缓慢。如今走进村里,还可以看到许多老式土窑洞,有的已有50多年历史,海殿军家里的窑洞也不例外。他家有3个窑洞,两个成家的哥哥各住一个,他和父母住一个。离他家不远处的叔叔家,也有3个窑洞,而这些都是从爷爷那继承下来的家产。

村里不但居民的住宿条件落后,基础设施也比较匮乏。在蔡川村,只有一条从村里通向镇里的泥土路。为了方便两辆车可以并排行走,今年春天,村委会找了辆铲车,将这条土路往两侧拓宽了一下。然而由于缺乏资金,这条路还未硬化。因此每逢下雨,村民便出不了村。贫穷折磨着村民,为了谋求生计,90%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多数是老人和孩子。海殿军的父母都留在村里,父亲负责养几头牛和几只羊,而母亲负责照顾两个哥哥的孩子。这次来北京上学,海殿军还特意从家里买了些日用品。说到自己的计划,他希望能学到真本领,这样,即使大学毕业后回乡就业,他也心甘情愿。(《中国扶贫》杂志 郭超)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扶贫》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