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甘肃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布消息:截至7月12日,全省受旱面积达1720万亩,37万人饮水危急。会宁告急!榆中告急!定西告急!武威告急!大旱,正在向全省蔓延!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旱情严重地区实地探访。
榆中北山,十年九旱。今年,榆中再遭大旱,20万亩庄稼绝收,4万余人饮水困难!
县城饱雨山乡才湿
7月14日清晨,兰州上空阴云低垂,凉风夹杂着雨星驱走了多日的炎热。同一时间,多日未见的雨点逐渐洒落在了榆中县城的大街小巷。
数十公里之外,榆中县城北侧的北山之上,贡井乡崖头岭村,64岁的金泗禄6时许就从炕上爬了起来。见天空有阴云,他大喜过望地唤起了老伴。二人麻利地将自家的院落扫干净,打开了水窖的入水口。“只要下雨时地上起水,窖里就有水了。”金泗禄当时这样想。
几十里之外的园子岔乡青年村,强家海起得更早。发现阴云后,他扫院子、开窖门、取盆子放在院子里,之后,拿着铁锹跑上了自家屋后的公路,用土修起一条边沟,边沟的一头连接公路路面,另一头伸向他家屋后的水窖入口……一系列动作有序紧张,43岁的强家海像个训练有素的战士。
雨越下越大,不多时,整个榆中县城便笼罩在浓浓的雨雾之中。但北山的金泗禄老人却白白地忙活了一个早上。零星飘落的雨星转瞬即逝,“刚刚下湿地皮。”
强家海所在的村子,雨持续的时间稍长一点,公路上汇集而成的溪流通过之前修好的边沟冲了下来,但在距离强家水窖入口还有几米远的地方,就爬不动了。
阴云缭绕,雨星却渐渐稀疏。14日早上,榆中北山,空等了一场的不止是金泗禄、强家海二人。
青秆小麦根部枯黄
榆中县7月7日发布的旱情报告称,自今年3月份以来,该县降水量仅为40.1毫米,比往年同期偏少58%。据6月16日旱地耕作土壤墒情调查,该县中北部地区0-10厘米的表土层为干土层,10-20厘米平均含水量仅为7.1%。
上午10时许,记者在崖头岭见到金泗禄的时候,他正在路边自家的麦子地里拔苦苦菜。“庄稼都晒死了,这东西却越晒越能长。”老人苦笑着说。他的身边,一尺多高的长芒小麦随风起伏,秆身翠绿,根部却已枯黄。
“穗头里都是秕的,最多晒上十天半月,这庄稼就全都完了。”金泗禄用手捏开了一个麦穗,秕秕的穗壳中流出白乎乎的面汁。“已经一年多没有下过一场像样的雨了,能有庄稼吗?”金泗禄说,他所在的贡井乡,自去年6月份之后就再也没有下过像样的雨。
“老天爷把下雨给忘了。”上花岔乡黑虎村,68岁的李玉禄老人摇着头说,他活了这么大的岁数,还没遇到过这么旱的天气。
田间地头几近绝收
榆中县旱情报告称,截至7月7日,该县18个乡镇196个村的75万亩旱地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旱,65万亩受旱严重,其中重度至绝收面积20万亩,旱情造成农作物直接经济损失7530万元。
上花岔乡通往园子岔乡的公路边,一排公用水窖沿路基下方一字排开。“今年全都干了,往年,这些水窖里都有水,谁家水不够吃的时候,可以过来取,水充裕的时候,还能取水浇一些菜地。”附近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青年村村头的一块扁豆地里,强家海正在拔扁豆。记者看到,几亩地的扁豆,只有几寸高,但秆身已经枯黄,上面挂着几颗秕瘪的小豆角。
强家海家有六口人,今年种了20亩豌豆,10亩扁豆,10亩麦子和少量的土豆。收成好的一年,40亩地的收成,完全能养活全家,但在大旱之年,强家海愁上眉头。“即使现在下了透雨,除了土豆,其他的庄稼全都完了,连种子都收不回来。”在一块大豆地里,强家海双膝跪地,双手在地里一顿乱刨,却不见一点湿土,他手抓起一把土撒下:“都是塘(干)土。”
强家海地头对面的公路边上,村民张宗新正和家人把拔下的扁豆往架子车上装。张宗新说,他今年种了7亩扁豆,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最多能收150斤,而往年同样多的地,他至少能收1500斤。“几乎是绝收!庄稼人今年的苦白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