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中新网11月11日电 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10日在第二届中瑞防洪减灾研讨会上做题为“中国的防洪抗旱与减灾”的主旨报告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水旱灾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据统计,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各类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的60%左右。
陈雷简要介绍了中国的防洪抗旱与减灾情况。中国地势西高东低,东西部、南北方的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很大。中国的河流总长度约为42万公里,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万多条,其中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和辽河被称为"七大江河"。
中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2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东南沿海及西南部分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黄河流域以北地区400-600毫米,西北地区西部不足200毫米。
中国大部分地区全年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年际间丰水年的降雨是枯水年的2-8倍,连续几个丰水年或连续几个枯水年的情况时常发生。
陈雷表示,这种特殊的水资源状况决定了中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水旱灾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防洪抗旱减灾是中国水利部门的重要任务。
陈雷介绍,中国的水旱灾害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频率高。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共发生较大的洪水灾害1092次,发生较大旱灾1056次,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较大水灾或严重干旱。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黄河、长江、淮河等7大江河发生较大洪水50多次,发生较大范围的严重干旱17次。
二是范围广。据统计,中国有2/3的国土面积可能产生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洪水,其中大部分地区会形成洪水灾害。特别是东部和南部地区有占全国50%以上的人口、35%的耕地、2/3的工农业总产值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干旱在中国分布更为广泛,绝大部分地区面临不同程度的干旱威胁,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十年九春旱,长江以南地区有的年份伏旱严重。
三是种类多。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中国相当一部分地区非涝即旱,旱涝交替,既有可能发生大江大河流域性大洪水,也有可能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台风、冰凌等灾害。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8年发生大洪水,平均每年有7个台风登陆中国大陆,局部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山洪灾害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同时,旱灾也从传统的农业扩展到城市、工业、生态等领域,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不同程度缺水,旱灾损失居高不下,已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四是损失重。据统计,中国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各类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的60%左右。中国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七大江河及太湖流域的中下游和滨海平原地区,同时也是人口集中、财富密集的地区,是中国主要粮棉产区和工业生产基地。1990年以来,全国年均洪涝灾害损失在1100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占同期GDP的2%;遇到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年份,该比例可达3%-4%。1990年以来,中国年均因旱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同期GDP的1%以上,遇严重干旱年景,该比例超过2%。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旱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