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摄影:中国网 王锐)
今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就汶川地震发生以来,开展抗震救灾款物审计工作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中国网对此进行了现场直播。
刘家义指出,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款物审计是抗震救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救灾款物审计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的责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我署将救灾款物审计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的根本目标是:促进救灾款物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安全完整、公平公正、合规有效、规范有序、公开透明,确保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向人民群众交一本明白账、放心账。
以下,是近一阶段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的基本情况:
一、紧急行动,对救灾款物开展全程跟踪审计
为搞好这项审计,我署及时成立了抗震救灾款物审计领导小组,调整了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以确保这项审计的顺利开展,于5月14、15日连续下发了开展救灾款物审计的通知。中央纪委等五部委通知下发后,我署又作出了进一步安排部署,分别确定了灾区和非灾区的审计重点,制定了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的八项纪律规定。目前,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已抽调近万名审计干部,对救灾款物从接收、登记、调拨到发放、使用和管理等环节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截至6月22日,各级审计机关已对19850个部门和单位进行了审计,对四川、甘肃、陕西等3个重灾省的1068个乡镇和2451个村进行了延伸审计,对14587个受灾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对3省审计的资金总量达289.46亿元。此外,我署还通过电话和网上举报收集到111件有指向、有可查性线索,其中38件已查实,其余73件还在进一步核实中。
二、强化监督,确保救灾款物不出大问题
通过前一阶段的跟踪审计,基本掌握了救灾款物的来源渠道、使用范围、管理方式和运作机制等情况。总体上看,在地震灾情发生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领导坚强、反应迅速、措施有力、工作透明,迅速依法紧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安排拨付巨额财政资金和大量物资,紧急拨付、调往灾区,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及国际社会踊跃捐献款物,广大共产党员自愿交纳“特殊党费”,这些都为抗震救灾提供了重要支持和保证;中央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和各地及时制定并不断完善救灾款物管理法规和制度,使救灾款物筹集、管理、使用基本做到了安全完整、有章有序、公开透明。
到目前为止,审计尚未发现贪污私分、截留克扣、挤占挪用财政救灾款的违纪违规行为。但查出在救灾款物管理中存在一些亟需改进管理、完善制度的问题:个别基层乡镇财政救灾政策尚未完全执行到位;有的地方对遇难者的抚恤,在国家规定标准基础上又有增加,但不够统一;个别地方因灾情核实等方面的原因而出现了多报灾情多领取财政补助的现象;有的地方和部门社会捐赠秩序和捐赠款物管理还不够规范,有的部门接收了一些不符合灾区需要或急需的物资,部分捐赠物资存在质量问题;接受捐赠统计口径不够统一,有漏报、重复现象;有的灾区在灾民安置期间接受的捐赠物资与实际需求不完全吻合,出现结构性短缺与过剩;个别人员违法违规等。针对上述问题,审计机关及时提出了审计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多次专题研究审计反映的问题,审计提出的建议大部分已被吸纳在已出台的8个管理办法和恢复重建条例等有关政策和规定中。四川等重灾区审计组也及时向当地政府、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和监管机构提出建议,基本都被采纳。我署到目前已公开发布了第1号救灾款物审计情况公告,第2号公告也将很快发布。对于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审计机关将查实一件向社会公告一件。
三、恪尽职守,给人民群众交一本放心账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一定要给人民群众交一本明白账、放心账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抽调得力人员充实到灾区审计现场,使审计监督覆盖到所有的重点地区、重点单位和资金物资运行的各个主要环节,不留监督死角。
(二)在应急抢险工作告一段落后,我署将突出对救灾款物分配和使用效益的审计,并及时跟进开展对灾后重建资金管理、使用和效果情况的审计。
(三)继续执行审计情况定期公告制度,重大问题将随时向社会公布,使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救灾款物的管理、使用及其审计情况,予以监督。(唐佳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