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震后40天:抗灾在险情中继续 复苏从废墟上开始--来自汶川地震重灾区的最新报告
新华网北京6月20日电(“新华视点”记者)滑坡、余震、泥石流,震后40天--面对严峻的地震次生灾害还在威胁着灾难的民众,汶川、茂县、理县……惊心动魄的转移与避险,仍是主题词。
自救、重建、援助!震后40天--在灾区群众倔强的奋起与八方无私的援助中,都江堰、什邡……一个个重灾区经济与生活的“复苏”景象,开始不断跳动。
汶川、茂县、理县--严重的次生灾害险情下,抢险转移紧张进行……
这是6月18日拍摄的汶川县最大的紧急避险安置点——绵虒镇板桥村紧急避险安置点。6月18日,四川汶川县绵虒镇板桥村安置点安置了5000多名从山上紧急撤离下来的群众,以防范次生灾害的威胁。由于汶川县紧急避险采取“边撤退,边搬迁,先入住,后完善”的方法,这里的设施正在逐步完善,以期达到小区生活标准。 新华社记者 海明威 摄
20日下午,理县至汶川路段,新华社记者的车辆再次遭遇滑坡--趁山风略小,车辆顶着飞石冲过险段……
震中汶川、茂县、理县……在“5·12”大地震发生过去一个多月的日子,和许多灾区正紧锣密鼓展开的灾后重建相比,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命运无疑充满了“悲壮”--时断时续的雨水中,劫后余生的灾区干部群众,再次面对滑坡、泥石流等地震次生灾害的巨大威胁!仍然在为自身的“生命安全”而战!
截至目前,阿坝全州震后发生地质灾害2200多起,目前仍有隐患2万多处;3.8平方公里的汶川县城中,五分之四的区域属于“高危地带”;“内伤遍身”的县城内建筑,在余震中随时可能倒塌,成了“站立的废墟”。
从6月14日至今,汶川、理县、茂县、黑水、小金、九寨沟……“紧急转移”和“避险”成为灾区干部群众的首要主题。
更为严峻的是,随着汛期的即将到来,雨水会带来多少数量、多大规模的泥石流、滑坡,没人能够预计……
“山顶像蒸开了花的馒头,许多山体崩开了一两米宽的裂缝,一些山体还突然喷出水来,连乡里年纪最大的老人都没见过。”汶川县龙溪乡党委书记刘国平说。
一个令人欣慰的事实是,到19日,阿坝藏族自治州已累计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1万多人,涉及10个受灾县。其中,汶川、茂县、理县三个重灾县百分之百完成转移。
北川“重生”--惨烈的废墟旁,“再造”的步伐已经迈出
北川县城废墟上已经长出玉米苗(6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洋 摄
一块石头旁边,两株嫩绿的玉米苗从破旧衣物之间的土壤里冒出了头。
随着5月20日“封城令”的下达,被地震夷为平地的北川,从此成为一座人们记忆和关注中的“尘封”孤城。
戴上口罩,从禁区的告示牌向前走十余米,可以看见山脚下的北川县城。进入老城区,一片瓦砾的废墟中,勉强站立的几栋楼房东倒西斜,老县城的中央仍在冒着一股巨大的白色烟柱……
空气中依然飘着消毒水的味道,刺鼻的强烈异味从土壤深处飘出,穿透厚厚的口罩……但是,在及时、果断的“封城令”和科学、严格的防疫措施下,封闭近一个月的北川,无疫情!
废墟是逝者的坟茔。而历史将会记录:废墟之旁,一个令人注目的“新生”已经开始发生。
20日,距离北川老城西南十余公里的安县安昌镇。
北川县的临时办公楼中,北川重建工作委员会新设立的“党群工作部”、“城镇规划建设办”等“一部九办”按照工作要求和工作模式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在尚未安装固定电话的简陋办公室内,人们为新的一天忙碌着。
随着北川重建工作委员会第1、2、3号文件的出台,新北川建设19日正式全面启动。
此前的18日,瘫痪数十日的北川县政府门户网站重新开通,引起无数关注。
“从这一天开始,十几万北川人民擦干泪水,踏上重建家园的征程。”获知这一消息,正在成都的北川人张正龙说。
青川--余震阴影的笼罩下,倔强抗争仍在继续
在四川青川县板桥乡,救灾部队帮助乡里搭建了帐篷学校,学校周围插满了五星红旗(6月2日摄)。青川是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震发生后,青川县专门购置了7500多面国旗,下发到每个安置点和每家每户。到处飘扬的五星红旗极大鼓舞了人们抗震救灾的士气。 新华社记者 杨金志 摄
6月19日清晨,四川地震重灾区广元市及下属的青川县等地民众又一次被余震摇醒,但人们已不再像一个多月前那般惊慌失措。
汶川大地震以来,震区共发生4级以上余震212次,其中50次在青川。
接连不断的余震还在持续着对建筑和基础设施的破坏。在青川黄坪乡枣树村,村民雍天国说,每来一次较大的余震,村里的房屋裂口就变大一些。
一家“兄弟火锅”小餐馆,老板王成菊说,这个有十八张桌子的小馆子一天约有十桌客人,和震前水平差不多,并且仍然使用的是地震前的菜单和价格。来吃饭的主要是建设活动板房的工人和一些拉物资来青川的司机。
走在青川县城所在地乔庄镇中,大量的倒塌房屋还没清理干净,一些外表完好的楼房实为危房,随时可能在余震中坍塌。在这里,95%的房屋需要拆除重建。一些地质专家认为:县城必须整体搬迁。
在危情警报依然随时拉响的青川,这样一些数据与灾区百姓生活如此攸关:截至20日,全县搭建临时居民安置点260个,发放帐篷7万顶,建成板房6431套。受灾群众每人每天1斤粮,补助10元钱。
到记者20日发稿时止,青川85%的村恢复集中点供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