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震后重建条例发布 问题工程责任人将究责 -共青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6月10日至13日举行 -深圳四大银行集体违规 二套房贷政策再次松动 -为规范发放死亡补偿金 警方加快遇难人员身份核对 -2008年中国高考基本结束 6月22日起公布成绩 -11国共商油价问题 决定加强在节能减排上的合作 -中国现行的成品油价格政策有利于社会经济稳定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获设立 9.45平方公里 开放度最高 投资约50亿 -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1个百分点 达历史高位 灾后为何还上调 原因 -湖北加快筹建内陆首个核电项目 广州270亿建最大船用柴油机基地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解读:遵循六项原则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6 月 1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过渡性安置用地应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张景勇、陈菲)8日起施行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规定,实施过渡性安置应当占用废弃地、空旷地,尽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农田,并避免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生态脆弱区域造成破坏。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说,条例对过渡性安置地点的选择提出了明确要求,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选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国家鼓励地震灾区农村居民自行筹建符合安全要求的临时住所,并予以补助。

过渡性安置用地按临时用地安排,可以先行使用,事后再依法办理有关用地手续;到期未转为永久性用地的,应当复垦后交还原土地使用者。

过渡性安置标准突显人文关怀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陈菲、张景勇)8日起施行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对地震灾后的过渡性安置在交通、用地、基础设施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要求,突显人文关怀。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说,过渡性安置,是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稳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环节,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基础性工作。对于过渡性安置地点,条例规定应当选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恢复生产和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以及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

条例规定,过渡性安置地点应当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并按比例配备学校、医疗点、集中供水点、公共卫生间、垃圾收集点、日常用品供应点、少数民族特需品供应点以及必要的文化宣传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根据条例要求,过渡性安置地点的规模应当适度,并安装必要的防雷设施和预留必要的消防应急通道,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防范火灾和雷击灾害发生。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治安管理,及时惩处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受灾群众应当在过渡性安置地点所在地的县、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下,建立治安、消防联队,开展治安、消防巡查等自防自救工作。

毁损严重设施如有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将追究相关责任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记者张景勇、陈菲)8日起施行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明确规定,汶川地震中毁损严重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如果在工程质量上有重大问题,将追究相关责任。

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毁损严重的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建设工程进行工程质量和抗震性能鉴定,保存有关资料和样本。

条例规定,对毁损严重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建设工程,在调查评估中经鉴定确认工程质量存在重大问题,构成犯罪的,对负有责任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涉嫌行贿、受贿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 新华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灾后重建服务灾害情况统计等9项减灾标准年内完成
汶川灾区重建该从何处着手? 环境专家:须环保先行
外交部斥"我特工盗取美部长电脑数据"谣言 美希望参与灾区重建
布什对中国政府表敬佩 美希望参与灾区重建
地震重建资金从哪里来?专家建议发行"地震国债"
证监会:受灾上市公司融资再融资将"特事特办" 各路资本力挺重建
各路资本力挺四川灾后重建 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部署灾后重建对口支援 统一制定优惠政策
中国各方共同破解地震灾后重建“七大难题”
图片新闻:
“中星九号”发射成功 中国进入直播卫星时代 四大亮点
广东阳江等遭50年来超强暴雨 深圳发地质灾害预警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收养汶川地震孤儿资讯/ 寻亲资讯 / 震后防疫 / 抗震救灾行动 /最新报道
· 聚焦拉萨打砸抢烧严重暴力事件
· 中国推行大部制改革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08年 07年) / 数字报告/ 农业发展 统计报告/ 农业投资政策及项目
· 中国社会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 中国环境统计数据大全(中英文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