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面孔都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组图)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8 年 05 月 19 日 |
|
72岁刘绍金:独臂敲开生命大门
72岁的刘绍金在5米深的废墟中,能做的仅仅是用唯一能够活动的手臂敲击水泥板,告诉外面的世界他还活着,在整整坚持了57个小时后,终于敲开了生命的大门。
5月14日下午3时,来自辽宁省丹东市的第二批消防救援应急队赶到青川县木鱼镇。“我的父亲、母亲被压里面了,求你们救救他们。”一个40多岁的男子几乎哭着说。他的父亲叫刘绍金,今年72岁,是抗美援朝老军人,已经被埋40多个小时毫无音讯。
消防队的10名战士赶到现场后发现,整个7层楼完全坍塌,两位老人埋在一楼,从上到下有5米高。
消防队员用生命探测仪检查后发现,废墟下面有生命的迹象,这让现场所有人产生了一丝希望。“水泥板用吊车,小块儿的用手搬。”指挥员命令道。他们用这样的办法救援了5个小时。
“有人吗?”救援战士向废墟缝隙中喊着。
“有人……有人……”废墟下传来的声音非常微弱。听见有人回答,消防战士们的动作开始加快。因为余震不断,周围的砖石瓦砾不断往下滚,给在下面作业的消防战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7个小时过去了,消防队员没有放弃。
就在有人开始怀疑老人是否还活着的时候,地下传出了当当的敲击声,再次燃起了现场所有人的希望。10名消防战士,轮流下去搬小水泥块。终于,一支手臂出现在消防队员面前。
在水泥板下,刘绍金的老伴已经死亡,而他也只有一只手臂能活动,正是这只唯一能活动的手臂让他敲开了生命的大门。
5月15日1时30分,刘绍金被大家抬出了废墟。
获救婴儿撤离到安全地带。
50多名QQ群成员通过网络自发组织前来献血。
英国游客:卧龙令我永生难忘
即便已经乘飞机离开成都来到数千里之外的北京,坐在记者面前的英国游客潘妮·爱德华和黄玲回忆起5月12日下午发生在中国四川省的强烈地震,仍然心有余悸。
“我们能坐在这里,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当地震发生时,狂风大作,地动山摇,我们一度觉得自己肯定要被埋在山里,可是我们安全地渡过了这一难关,这离不开中国政府和当地百姓对我们的救助。”59岁的英籍华裔游客黄玲激动地说。
潘妮和黄玲是地震发生时滞留在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一个英国旅行团的两名成员,这个旅行团共有19名英国游客,他们于12日中午12时许抵达卧龙。然而就在他们抵达两个小时后,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而卧龙正好地处震中汶川境内。
“卧龙将成为我生命中永远难忘的地方,从地震发生到我们被直升机救走,有太多的故事令我感动,我很高兴自己能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些难忘的镜头,我希望回国后通过这些照片告诉我的英国朋友,中国和中国人民是多么的伟大。”潘妮紧紧握着手中的相机说。
“我们当时正在熊猫沟参观,黄玲抱着一只小熊猫,我正准备给她拍照,突然就感觉风大了起来,树也开始猛烈摇晃,两边峭壁不断有石块飞下。”潘妮说。
当意识到发生地震以后,在导游的组织下,潘妮和他们的团队站在原地没有乱动,直到震动停止下来,随后他们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开始外撤。潘妮告诉我们,由于当时进入景区的大门已经被滑落的山体堵住,他们一行先是从一段很窄的高墙上面走过,然后爬上保护区工作人员架设的梯子翻过被堵住的大门,又飞快跑过一座摇摇欲坠的桥,终于来到一片平地上。
随后,旅行团的19位游客登上了巴士,决定撤离到7公里以外的饭店驻地,因为那里有一片更加开阔的停车场。幸运的是,他们一行安全抵达了酒店门口的停车场,由于酒店建筑结构遭受严重破坏,他们决定在巴士车上等待救援。
由于地震发生后,卧龙断电停水,通往外面的道路也被严重破坏,黄玲他们一行人做好了长期等待的准备。在等待救援的日子里,那些自己房屋完全坍塌的当地居民,尽管自己住在帐篷里,尽管自己存留的粮食和饮用水都很有限,却每天给我们这些外国游客送吃的、喝的。
“这几天我们每天都能喝到当地居民煮的稀饭,在我非常寒冷的时候,一位老乡还让我到他的帐篷里吃热气腾腾的饺子,使我顿时感到温暖。”潘妮说。令她感动的是,当地居民看到他们没有干净的水喝时,还主动带他们到山上一处干净的山泉取水。
“5月15日,我们被通知有直升机来接我们,这太出乎意料了。”回想起获救的瞬间,黄玲表示到现在也以为在做梦。“他们行动非常迅速,飞机上坐满10个人后,机门就立刻关闭,并迅速起飞,当我离开地面,看着卧龙越来越小时,我难以相信自己获救了,真的离开了地震中心。”黄玲说。
据介绍,仅15日当天,共有30名因地震被困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外国游客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志愿者获救。
黄玲说,“到达成都后,我们把身上所剩不多的钱也捐献了。”黄玲说,“我们忘不了卧龙,也忘不了那里的居民,希望所有遭受地震伤害的居民能早日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灾民:从废墟中找出食物送给子弟兵
20多名汶川村民5月18日上午把他们从废墟中找出的食物送到前线指挥部,慰问奋战在汶川救灾一线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
这些村民来自距汶川县城20公里、海拔3000多米的禹碑岭村。背着各家各户凑起来的几筐腊肉、小白菜、干菜和樱桃,村民们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达指挥部所在的县城。
除了身上的背篓,村民郭颂琼手中的塑料袋里还放着20个鸡蛋,那是她怕碎了、一路捧下山来的。
“东西是从倒掉的房子里掏出来的,都用泉水洗干净了,你们放心吃吧。”当部队官兵坚持要把物资留给生活本来就已经很困难的村民们时,这位45岁的羌族妇女急得连连摆手:“我们的房子倒了还有地,部队比我们辛苦多了!”
据村支部书记彭志军介绍,地震发生后,禹碑岭村所有的房子都倒塌了,606名村民中有3人遇难。
阿坝州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告诉记者,这些日子以来,这样的感人情景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在官兵们经过的路上,总有老百姓端着山泉水等待部队,运送物资的直升机一到达山头,村民们也会自发地去帮部队搬运物资下山。
“我们哪能要他们的东西?”地震后不到一个小时,李亚洲即率领部队向汶川进发。一路上,不少村民不顾余震为部队引路,理县通化乡卡子村一位姓张的支部书记开着面包车来回接送部队,而他17岁的儿子刚刚在地震中罹难。
记者在救灾现场看到,尽管救灾部队生活保障上面临着许多困难,但子弟兵仍不时地把所带的方便面、矿泉水等送给灾民。
5月18日,两名电信职工正在抢修通信线路。
5月18日,济南军区某部官兵在为受灾群众搭建帐篷。
被救女生陈雨秋:长大要当医生
“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要救更多的人!曾爷爷,我的爷爷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了,以后您能做我的爷爷吗?”
身受重伤积极自救而幸存的什邡初一女生陈雨秋,手术后醒来一见到什邡市第二医院的曾祥武院长,便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
“好!”看到病床上虚弱又坚强的小雨秋那企盼的眼神,曾祥武满口答应。两句简单的对话,感动了病房里所有的人,包括前来看望伤员的什邡市市长。
14岁的陈雨秋是什邡市蓥华中学初一(1)班数学课代表,也是此次地震中班里的3名幸存者之一,班上其余42名同学均不幸遇难。地震后,被倒塌的房屋碎石砸中并掩埋在教学楼二楼楼道,身受重伤的陈雨秋和另两位伙伴相互鼓励,积极自救,最后被成功救出。
“当时刚打上课铃,我正在发数学试卷,突然感觉到教室在摇晃,紧接着一下子被甩到了二楼教室外的走廊,同学们都往外跑,我和另两个同学一起被压在碎石块下,不能动。我们就用小石块割开鞋子,抽出脚。大家相互鼓励,还唱歌,坚信一定能出去。”坚强的陈雨秋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大约过了快两个小时,救援队员们终于把3名受困的初中生从废墟里救了出来。
由于腹部被石块砸中,导致小肠断裂以及肠穿孔,急需手术,13日中午,几近昏迷的陈雨秋被转到了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
手术很成功,闻讯后,陈雨秋的父母也赶到了医院,一家人团聚,只是爷爷却不幸遇难。
在什邡第二医院的广场上搭建的简易病房里,看到虚弱的女儿鼻子还插着导管,不断地往外抽着血水,父亲陈德强再一次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别哭,爸爸!我不疼,能坚持住。”小雨秋一边劝着父亲,一边用小手替父亲擦去脸上的泪水。很平静的话语,让前来采访的记者和医护人员又一次感到了心灵的震撼。(钟玮陈延山江俊等) |
来源: 检察日报 |
|
相关文章: |
|
图片新闻: |
|
|
|